来到浙江绍兴鲁迅故里,实地参观了鲁迅祖居、故居后,总会想起曹雪芹。虽然周家不如曹家显赫富贵,但鲁迅的童年少年经历却和曹雪芹相当相似。二人都出生于官宦之家,幼时锦衣玉食,少年经历家庭变故,从衣食无忧到生活拮据,巨大的落差在两个少年心中都埋下了创伤的种子。
从竹丝台门外丝毫看不出鲁迅祖居的面积,走进去才知道里面多大多深,颇有深宅大院之感。祖居前后六进,有80余间房子,后面还有人们熟知的百草园。
1918年,周氏家族衰落,族人共议将房屋卖给了邻居。房屋易主后,大部分被拆除重建,所幸鲁迅家基本未动,后经修复,人们才得见如今保存尚好的鲁迅故居。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祖居中,这座周氏台门在当时当地是极出名的,其祖父周福清于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台门上挂着的“翰林匾”收获了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从出生到18岁去南京求学,鲁迅的幼年、童年、少年都在祖居中度过。随其儿时脚步,从门厅、大厅、香火堂到座楼,从佛堂、客厅到餐厅,从卧室、书房到藏书房……一路走下来,房间多得让人发晕。
各房间都摆有典型的清代家具,尽显古朴。周氏家族虽后期没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雕花繁琐的床、华丽精致的绣屛、风雅的字画……在细枝末节中依然能看出书香门第的典雅和江南大户人家的富足。
鲁迅卧室尽显朴素,这是在周氏家族分家并将房产变卖后鲁迅一家所住之处。彼时因科场贿赂案发,祖父周福清被关入狱,家族中落,鲁迅的父亲因此病倒,从此少年鲁迅的生活便卷入了旋涡,在“去当铺,去药铺”的困顿中挣扎,受尽冷眼。那一年,鲁迅13岁,不知世事的少年时代就此结束。
然而百草园中依然有儿时鲁迅欢快的脚步和无忧无虑的笑声。百草园在故居后面,幼时这里是他的乐园。捉蟋蟀、挖何首乌、尝桑葚,那些简单美好的时光在鲁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虽然以前未必亲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它们在鲁迅笔下变得生动立体,走在其中,甚至可以回忆起曾学过文章中的内容。到了书屋,不妨找找那个幼年鲁迅曾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
许多人读鲁迅始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止于《为了忘却的纪念》。先生一生创作了62本书,写作700余万字,如果只是局限在课本,只能说我们错过了太多太多。或许,也但愿,鲁迅故里会让先生的作品引发更多关注、讨论和深思,因为即使百余年后,先生的思想、曾经的呐喊依然令人震耳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