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据”这个词想必都不陌生,一旦经济窘迫,就可以说成是手头拮据。
但“拮据”其实也是有出处的。
《诗经·豳风》里有一篇名为《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这首诗以鸟的口吻来控诉鸱鸮,表现出一只在艰难中生存的母鸟形象。
关于这首诗,解读的版本很多,而它作为早期的寓言诗,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毛诗序》中提到,这首诗的作者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
据说,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幼,便由周公姬旦辅政。与此同时,各路人马都蠢蠢欲动,一时间流言四起,周成王也开始怀疑周公想要篡权夺位。
在这个情况下,周公内心苦闷,写下了《鸱鸮》,以此寓托来抒发心境。
关于是否是周公亲自写下的诗篇,在《尚书·金縢》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鴞》。王亦未敢诮公。
而这首诗中的“拮据”,原本是指鸟过度辛劳,以至于脚爪都累坏了,后来的诗篇中,拮据才成了现在的意思,引申为经济上的窘迫。
比如在苏辙《和子瞻画鱼歌》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画鱼何者漫区区,终日辛勤手拮据。”
清代诗人郑燮在《李氏小园·小园十亩宽》中写道:“闭户养老母,拮据市粱肉。大儿执鸾刀,缕缕切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