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米 14 系列手机,吸足了流量。
还没开卖时,就多次被爆料并喜提热搜。一边是粉丝们的“翘首以盼”,让“小米 14”硬生生变成了热搜词条,一边是雷总的“豪言壮语”:别着急,这次产品很很很强。
10 月底开卖后,经过一周的“双 11”大战,雷总在 7 日透露,小米 14 系列手机销量超百万部。
不过他坦诚:“(小米 14 系列)缺货还是严重,我们正在拼命催单,请大家耐心等等。
小米从创立那一刻起,就是一家把“互联网 + 制造”刻在基因里的公司,第一款小米手机 1999 元引发的热潮,舍友抢到小米手机在宿舍开箱的画面,老狐记忆犹新。
如今,小米 14 已经有足够的产品力,以 3999 元的价格在开售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销量超过百万。
对于这些年想要在高端手机领域获取更多份额的小米来说,小米 14 的销量成绩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也足以帮助小米在高端手机市场实现突破。
回顾这些年,伴随小米的发展,在小米 14 以及澎湃OS 上,老狐仍能看到,小米的初心始终没变,依然是一家立足于“互联网 + 制造”企业。
小米的万物互联
随着小米全新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 OS),正式版完成封包,小米 14 系列手机就成了第一款搭载这一全新系统的手机。伴随大家多年的 MIUI,将逐渐退出舞台。
*最新的 MIUI 14
这次的澎湃OS 操作系统,你可以把它当作小小屏幕里的操作指南针,也可以“打开格局”,当作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一把万能钥匙。
想象一下,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堵在回家的路上,用手机方便地把窗帘关闭、扫地机器人和空调启动、热水烧好;再把外卖 App 的信号传送到汽车屏幕上,以轻松地实时掌控生活节奏。
往大了说呢,从 90 年代家电全线崛起,到 2010 年小米等智能手机井喷涌现,随后是智能家居的兴起,再到 2020 年国产新能源车产量首次突破 500 万台。小米澎湃OS 带来的人车家全生态,将这三大优势产业进行连接贯通,是全球范围内万物互联向深度发展所发出来的强烈先声。
这一点,澎湃OS 得到了来自央视的点赞。
从当年雷军创办小米,打造 MIUI,到如今澎湃 OS 的完成,其实只有 13 年。而这看似弹指一挥间的 13 年,小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年,小米完成了从仅有几个工程师到建立起四五千人的软件团队、网罗到占比 52%,近 1.7 万位研发人员的转变。
2015 年,小米研发投入首次出现在业绩报告中,为 15 亿元;
2019 年,研发投入 75 亿,同年,雷军成立技术委员会,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还在核心管理岗位上任命了 14 名总经理、副总经理,以突显小米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2022 年,小米研发投入达 162 亿元,在全国研发投入中占比 0.53%。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手笔,小米慢慢在电池管理、显示技术、材料科学、移动影像、自研芯片,当然也包括软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自研技术持续突破。
小米的智能制造
雷军曾说:“中国制造业并不是不能够制造出好产品,关键是怎么改善品质,改善效率,把简单的价格战改变成提质增效。”
于是,小米做了几件有前瞻性,也是多赢的事情。
第一,自建智能工厂
2010 年,小米刚入行时,就在手机生产的相机和音频测试阶段,打破传统的人工测试方式,全部采用了自动化测试,当时尚属国内首次。
2018 年,在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和先进装备技术自研与联合研发的同时,小米开始了智能工厂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和建设。
2019年最后一天,小米在北京亦庄的第一座智能工厂正式投产。
*小米亦庄工厂,图源@林斌
目前,小米的智能工厂已拥有年产 100 万台超高端旗舰手机的能力。这座智能工厂的重心并不在于出货规模,而是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实验工厂。
它是小米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的预研、量产落地试验场,更是未来中国最先进制造设备和智能工厂方案的运转样本基地。
第二,扶持国产供应链的发展。
小米主张的“效率革命”,不仅在产品层有输出,在产业链方面也有赋能。因为支撑产品层持续进步的,是中国供应链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先进制造高质量产能的成长。
于是,如何帮助中国的制造供应链快速成长,成为小米的思考课题。
就拿这次的小米 14 系列手机来说,其“光影猎人 900” CMOS 芯片,就来自国产产商,而其屏幕则来自华星光电。
而小米因为手机热卖和相关国产零部件的优异表现,提升了相关厂商的供货量。
要知道,下游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的助力,对于上游零部件厂商来说,就像巧妇有了米,将军有了兵,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那些很优秀、努力却挤不进国际品牌主导市场的供应链企业,是非常需要小米这样国产品牌基于技术判断,给予它们的信任和验证机会与环境。
而更关键的是,这种代工模式下,小米会和生产商一起,通过联合研发和预研技术输出,推动工艺和技术的提升。
比如前几天老狐写的《小米 14 发布会没有告诉你的…》,就提到“2011 年,苹果推出 iPhone 4S,曾大幅减少豪威供货占比,转而扶持索尼,助其成为苹果 CMOS 一供,并不断走在技术前沿,直到现在。”
小米现在在以同样的方式扶持华星光电这些上游厂商。
第三,投资制造链企业,做制造的制造。
其实,在制造产业链上,除了小米这样的品牌商,和它上游的代工/自由工厂,最源头的是装备制造商,就是为工厂制造提供生产设备的制造商。
*珞石科技的机器人
但由于国内的生产制造环境缺乏多样性的应用场景和验证机会,使得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自动化设备制造商的发展裹足不前,比如,大家熟知的被卡脖子的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
最终,小米选择了通过联合研发和投资助力结合的方式,来扶持中国最优秀的先进装备制造商及其上游的核心器件商,帮助他们加速原本缓慢的积累过程,快速成长并走向成熟。
*图源网络
在这方面,小米投资了珞石科技、北醒光子、拓野智能、创鑫激光、隆深机器人等涵盖了机器人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及本体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帮助他们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
结束语
以上是小米在“互联网+制造”方向上的发展历程,也是小米不为人知的一面,毕竟,普通用户大都更关注企业的产品,就像一棵树,大多数人只在乎它的果实,而不去关心它的根扎的有多深。
小米仍然扎根于“互联网+制造”策略,用软件生态串联更多硬件产品,从自己制造,助力更多企业制造,带动行业的发展。
小米在成立的 13 个年头里,从手机,到智能家居,以及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米家生态也愈发强大,并深刻改变了许多“米粉”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小米 14 在高端手机的成功和澎湃OS 自研系统系统的推出,代表小米的“互联网+制造”策略已经跨上了一层台阶,下一步会如何,老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