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但对于思维模型具体的定义是什么,芒格并未详细说过。
但作者为了好让我们容易理解,认为思维模型就是我们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哪怕这个模板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比如,做生意的商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换;而一个律师,遇到问题时想到的往往是如何理性地讲道理;如果是一个艺术家遇到问题,恐怕首先需要的是情绪宣泄。
这说明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人生阅历、受教育情况的不同,会用不同的思考工具。
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这些无形却重要的思维模板下做出的。这些思维模板,本质上就是一个个思维模型。
由于我们做的一切决策,都与我们已有的信念、观点和解释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模型就成为影响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基于原理和规律的思维模型替换旧的基于个人有限经验的思维模型,就等于在给我们的认知系统更新换代,升级了最好的发动机。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体该怎么做呢?
思维模型的有效性建立在两个假说基础之上。
1. 复杂的现象背后有简单的规律;
2. 有些规律是普遍适用的,或是在比较广泛的条件下通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思维模型,学习客观的底层规律,举一反三地运用到类似的场景中。
借助思维模型,我们能够在VUCA时代,实现“以少御多”,游刃有余!
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人对于这个思维模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思维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你要做的决策,这个决策是有一套逻辑分析后得出来的。
「思维模型」也被叫做算法或套路,它不需要我们记住每一种情况,而是一旦掌握,就可以处理所有类似情况。
比如学习写小说,你一定会去看很多小说。但你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内容,而是通过不同的故事去总结一套写作模板,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新的故事。
「模型」这个概念,世界级富豪查理·芒格极为推崇。
但并非因为他极致推崇我们就要使用,而是因为这是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是我们目前为止,高效处理信息的唯一选择。
职场中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拥有高效的思维方式。
他们不一定比我们更聪明,不一定比我们更努力,但,他们懂得通过更高效的思维方式,快速整理和归纳信息,从而更快速地、更为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核心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可以帮我们: 更为高效地传递信息:也就是常说的“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更为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化繁为简、把握本质、有条有理”。 结构化思维,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利,通过刻意的练习,我们人人都可以拥有!
如何锻炼构建思维模型的能力
大脑的生理是如何记忆存储和理解知识的?这里需要简单来介绍一下,可以让大家对学习有更加形象的认识。
我们的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来存储知识,每个神经元细胞又有数千万个突触链接来传递信息,下面就是大脑的神经元形象图。
当一个神经元和越多的神经元有突触链接时,这个神经元就越发达,它所存储的知识也就越牢固,所以突触链接非常关键,那么怎么让突触进行链接呢?
答案就是思维模型的构建。每构建一个思维模型,就会让神经元之间产生一定数量的突触链接。构建思维模型也就是创造各个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模型”。
因此,我们就知道了,学习中想要知识存储的更加牢固和在实际中运用的更加灵活的关键就是构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思维模型。还要知道,不仅仅是数量多就够了,思维模型是分质量等级和深度等级的。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学习这件事就更加清楚了。后面我们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这个理论,我们定义为“显化元脑模型”理论,这是我们发现的最强大的元认知理论。
构建思维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每种方式又有自己的方法,今天我们只介绍最常用、最好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自己就能进行一定的训练成长的方法。
首先说构建思维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深度拓展
二、横向拓展
三、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就是探究知识内部的相关性,如知识的背景,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
横向拓展就是探究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相关性链接。如与这个知识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哪些地方类似?哪些地方不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发现?统一领域还有哪些发现等,都是横向拓展。
纵向拓展就是知识本身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型与其他知识的思维模型类似时候,将这两个知识和思维模型一起进行链接。如将一个数学公式和一个自然事件链接,速度公式和水压之间的关系。纵向拓展是难度最大,最具创造性,但是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我们要重点培养的就是纵向拓展的能力。
思维模型的构建,对于用拓展方式锻炼构建思维模型,常用的方法是比喻法、内在化法和模型显化法。
今天只介绍比喻法和内在化法,这两个是靠自己就能做到的训练法,而且效果非常好,模型显化法如果没有教练指导,容易导致模型构建方向不对,在此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首先说如何使用和锻炼比喻法。
可以按照下面五个简单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三到十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
(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4)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
我们经常会碰到找到的比喻只是部分符合我们要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就最好是再找几个不同角度的比喻,这样做不仅会减少理解上的错误,而且会创造广泛的联系,从而改善结构的质量。
(5)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小孩听?假如我们的比喻还是和原始观点一样,孩子听不懂。重新来过吧,直到我们找到简单到孩子能明白的比喻。
第二个要锻炼的构建思维模型方法是内在化法。
怎样进行内在化,可以按照下面的六个步骤来练习:
(1)明确我们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我们开始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我们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尽量调动我们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不断重复前面的步骤,强化内在化效果。
内在化法听起来很像记忆法里面的联想法,但是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构建了模型,联想法是表象化的应用,但是一旦构建了模型,再去优化模型,就能形成系统化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可以晋级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两个锻炼方法,能有效锻炼我们构建思维模型的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呢?
一、掌握解决问题的底层思维能力
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我们要思考这个难题产生的前因后果。
1、对于遇到的难题要给予准确的定义(What)
当我们要解决难题的时候,首先要审题,确定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
曾经看过一个面试题,面试官要面试一群人,面试题有五页,要求在一分半内答完。很多人拿上题后,看到需要一分半内答完就马不停蹄地奋笔疾书;而只有一个同学将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写上名字在一分半内交了。
而面试官当场说大家停笔吧,刚才交了的那位同学已经被录取了,大家回吧。很多人很纳闷那个同学一分半怎么能够做完呢?于是纷纷提出异议,说他不可能做完。面试官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麻烦大家翻到最后一页。
原来如此,最后清晰的写着“麻烦大家看完题不用作答,写上名字交回即可。”
是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犯这样的问题?对问题还没有审清楚就匆忙作答,结果出力不讨好,白费劲。
2、思考这个难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WhyWhen)
每一件事、每一个难题产生都是有其特定原因和背景的,当我们离开原因和背景来解决,这个答案就会失去准确性。
很多时候一个答案的正确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答案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以前说有才华的人总有出人头地的时候,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靠才华还不行还得靠平台、靠人际、靠资源等等。
3、针对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取得的效果(How/How good)
当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找对策就相对容易很多。
思考对策无非是从明暗两个方面入手,看得见的地方:一个是资源方面,一个是方法和技术方面;看不见的地方:用户的心理、产生背后的规律等等。
看得见的地方:资源方面主要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物品资源等方面入手考虑;方法和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各种工作相关技巧以及展示技巧等方面入手。
看不见的地方: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心理学定律以及人性等方面。
比如在销售方面,价钱并未便宜,产品并未提质的情况下,有些人将产品卖出了天价和天量,而有些人却很难卖出,就是利用了贪慕虚荣和贪图便宜的人性。
当然在解决问题的对策当中要选择取得效果最好的那个策略来进行。
二、拓宽眼界,提升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出的思路和解决途径很有限,那就需要我们从人、事、网、书四个方面来补充。
1、人:向前辈和师傅多请教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在书籍并不普及的年代,能够拜一位师傅对于自己提升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就因为拜了一个好师傅而光耀门楣。
当然很多书香门第家庭,自己长辈的见识其实是经过了好几辈积累才换来的,他们的见识是很多普通人不能比拟的,他们的循循善诱对于子女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那会不是有句话叫向你父亲学习、向你师傅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2、事:行万里路,多历练
回看我们如今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新科技来自哪里?来自国外,小到手机、打印机、相机;大到航空航天、飞机、坦克以及互联网带动的各种科技公司等等。
如果我们不走出去,就无法拓宽我们的眼界,就不了解别人,那我们只能是井底之蛙,关门造车;曾经的闭关锁国就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可见,行万里路就是出去长见识与人打交道学习的过程。
3、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现在的网络已经很发达了,很多东西通过网络都可以搜索到了;只不过我们更多人将网络当成了购物和消遣的场所;只有个别人将网络利用了起来。
他们将其当成了图书馆,当成了学习课堂,当成了生产财富转换的场所。
4、书:书籍是我们的老师
说到书籍的重要性,我们就不再赘述了,从小就开始了读书;而很多时候读书是一种最快捷最省钱的成长方式。
有些人会说网络学习很便捷,可是网络知识更多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对于系统化学习和提升是不利的,只有系统化的读书才能够真正帮到一个人。
读书就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在网络中学习很容易受其中的广告和各种短视频的影响。
不管是哪种方法,人、事、网、书都是人们拓宽眼界、提升认知最好的四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