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早在周朝时期,我国祖先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节气。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表的最北点,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尽管夏至标志着夏季的到来,但最炎热的日子还在”三伏天”。
那么,今年的入伏、出伏时间是什么?三伏天会持续多久?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呢?
夏至后,尽管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白昼逐渐变短,黑夜时间逐渐拉长,但白天仍然长于黑夜,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高于地面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导致地表的温度逐渐上升。此外,夏至后降雨较为频繁,空气湿度增加。湿润的空气能吸收更多热量,也促使热量积累。因此,三伏天成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湿热的日子,常常伴随着高温天气,气温达摄氏35度以上。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而中伏的长度变化较大,可能为10天或20天,取决于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庚日”是指干支历法中包含”庚”字的日期,每年有6个庚日,今年夏至日期是6月21日,即庚戌日。因此,今年的入伏日是夏至日,而下一个庚日距夏至日30天,即7月11日。末伏日期则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0日。
虽然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已确定,但是否异常炎热还需关注天气情况。有一些民间谚语,如”夏至无雨,三伏热”和”夏至冷飕飕,三伏热死牛”,都暗示了夏至天气与后续炎热天气之间的关联。此外,入伏日期是否为”公伏”或”母伏”也会影响三伏天的气温,今年为”母伏”,可能相对凉爽。
总之,随着夏至的到来,我们应提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三伏天。一句俗语说得好:”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别忘了在夏至这天享用一碗面条,以确保一年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