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给了国泰底气,让他们的空姐肆无忌惮地歧视非英语顾客?
这一切都要从这家英资控股的航空公司说起。
一、
1946年,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澳大利亚人创建了国泰航空。
两年后,这家航空公司45%的股权,被香港四大洋行之一的太古洋行买下。
太古洋行有英资背景,创始人是英国老牌财阀施怀雅家族。他们是最早一批和中国从事贸易往来的外国商人,不仅资产雄厚,还跟港英政府交往颇深。
有了港英政府的支持,国泰在香港混得如鱼得水。
当时,港英政府规定,香港以南的航线由国泰运营。香港以北的航线,由香港航空运营。结果没几年,国泰就收购了经营不善的香港航空,从此成为香港航空业的NO.1,垄断了市场。
那段时间,国泰发展得顺风顺水。不仅成为第一家飞往大阪的国际航班,还推出了自己的货运服务品牌——亚洲航空公司。
但这一切的美好,都被一位“大人物”突然打断。
1983年12月18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中国政府签署一份有关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声明中,除了规定英国要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归还我国之外,其中一条细则还提及了香港民营航空公司的未来。
根据联合声明中的第九条规定,当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将会沿用原有的民营航空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以前是哪家民营航空公司干,等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还是由这家接着干。
基于这个条款,当时内地想在香港建立一家具有中资背景的民营航空公司,以便香港回归之后,方便两岸的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
在这个背景下,1985年,香港众多爱国资本家,比如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人,再加上中国银行、华润公司、招商局等中资机构,一起成立了港龙航空公司,logo就是一条即将起飞的巨龙。
但这家背景特殊的航空公司,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国泰和港英政府的注意。
当时成立港龙,既是为了打破国泰在香港的垄断地位,也是为日后香港回归做的铺垫。所以,曹光彪和包玉刚等人预料到,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
可他们没想到,国泰和港英政府竟然那么不要脸。
二、
港龙成立后,坊间就有一个传闻,说港英政府打算把国泰指定为,香港唯一合法能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
这个传闻一出,就遭到了港龙的强烈反对。
毕竟,如果国泰成为唯一一家合法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那港龙还玩啥呢?
港龙的强烈反对,让港英政府不得不辟谣说,这个消息只是一个传言。
但硬的不行,还可以捅软刀子。
当时香港民航处颁布一个新规,规定凡是以香港为基地的航空公司,在与其他航空公司沟通之前,必须拿到民航处的许可。
那时,港龙已经与中国民航达成合作意向,就连正式协议书都已经签了。但民航处却给港龙发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函,要求他们履行新规,不得擅自与中国民航接触。
同时,民航处还要求港龙放弃北京、上海这两条线,并且正式拒绝了港龙经营香港-北京、香港-上海的申请。
这种赤裸裸的偏袒,自然引起港龙的不满。
他们召开记者发布会,指责民航处处理不公,同时还向香港总督提出抗议。
但他们的抗议,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国泰发表声明,声称港龙的指责是无中生有。同时,民航处以“港龙飞机型号有问题”,撤销了港龙与内地其他航线的运营资格。
虽然瞎子都能看出,这是国泰与港英政府勾结,故意给港龙下绊子。但港龙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那之后,港龙进行了自创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资本重组,把公司资本翻了一倍。
在这次资本重组中,华人船王包玉刚斥巨资,成为港龙第一大股东。
同时,他邀请时任行政局首席非官方议员,后来获得了金紫荆勋章的钟士元爵士,加入港龙董事局,想要与国泰正面硬碰硬。
有了钟士元爵士的加入,港龙终于拿下定期航班的经营权,正式开航。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国泰与港英政府的狼子野心。
三、
1985年11月20日,曾经担任多年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彭励治,成功当上香港政府财政司长。在他的推动下,立法局宣布了新的航空政策,“一航线一公司”。
意思就是,所有航线,谁先申请的牌照,谁就能独家运营。如果你晚来一步,即便你拥有合法牌照,也只能出局。
当时,国泰航空已经运营40多年,拥有香港众多高利润、高客流量的航线。而港龙刚刚创建,只能从国泰手中分一些航线来做。
这条政策到底是针对谁,不言而喻。
面对国泰的无耻行径,港龙再次提出抗议,但遭到港英政府的无视。
无奈之下,港龙只能去开辟一些国泰不要的航线,有些甚至还要亏本运营。
在港英政府接二连三的助力下,国泰狗仗人势,吃尽政策红利,也成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1986年,国泰航空正式上市,为了不与中资产生矛盾,还特意引入了具有中资背景的“中国国际信托”。
虽然国泰成功迈出了一大步,但他一直没忘记给港龙下绊子。
当时,港龙想要避其锋芒,申请一些海外航线,但都遭到国泰的掣肘。
比如,港龙在申请香港-伦敦航线时,国泰就表示强烈反对。理由是,当时香港-伦敦航线已经有三家公司,分别是英国航空、英国金狮以及国泰自己。
如果再加一家,只会导致市场混乱,票价下降,对整个航空业没有一点好处。
同时,港英政府也以“港龙缺少足够的远程型飞机”为由,拒绝了港龙海外航线的申请。
对于港英政府赤裸裸的偏袒,港龙创始人之一的曹光彪,忍不住在公开场合抨击港英政府。
“香港政府竭力反对国际保护主义,并派人到欧美游说,要欧美开放市场,但在香港航空政策上却构筑保护主义,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国泰既不是香港的公司,也没有向香港政府缴纳专项垄断税,如此保护国泰的利益,实际上是不遗余力地保护英国利益,而不惜用香港政府政策的名义。”
同时,港龙的另一位创始人包玉刚也公开发声:
“不要以为我现在只是为港龙争利益,这也不仅是航空公司之间的冲突。一条航线只准许一家公司经营的政策,造成垄断且极不公平,有违本港工商业以及香港长期遵循的自由经济哲学。实在极不光彩,后患无穷!”
但两人的发声,并没有改变港英政府的一意孤行。
国泰反而在酝酿着一个更远大的计划。
四、
香港回归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实,港英当局这个主子到点必然会退场。认清这个现实后,国泰又把“三姓家奴”的嘴脸展露无遗。为了给未来提前铺路,又开始抱中资大腿……
这一年,国泰邀请拥有中资背景的“香港中信集团”加盟,联合成立“中信泰富”。
随后,香港中信集团把所有业务和资产都注入中信泰富,让其成为国泰第三大股东。
这一步,既是为了日后收购港龙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日后,能通过有中资背景的中信,在香港回归之后,与内地建立联系。
这一招实在是高,表面上是融入,实际上心里全都是生意。
就在国泰风生水起的时候,港龙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在国泰和港英政府的联手打压之下,港龙的处境日益艰难,每个月亏损的金额高达500万港币。
就在港龙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国泰也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
这一年,国泰找到时任港龙董事长包玉刚,提出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换股建议。
国泰希望港龙能成为自己的子公司,作为交换条件,可以让包玉刚本人进入国泰董事局,并且担任副主席。
从商业角度,这个买卖对包玉刚来说是稳赚不赔。但在包玉刚心里,这却是一个不能接的买卖。
拒绝国泰之后,包玉刚将自己手中所有股份,卖给曹光彪,宣布退出港龙。
而包氏家族的退出,也为中信的趁虚而入,创造了条件。
1990年1月,国泰和太古集团从曹光彪手中,收购了港龙35%的股权,中信泰富收购了38%。
交易结束后,港龙和国泰虽然嘴上说是深度合作,但实际上,港龙已经成为国泰的控股子公司。
在得到港龙的控制权之后,国泰立马放开对港龙的封锁,把一些高利润的航线划拨给港龙。
在这些优质航线的支持下,港龙也终于起死回生,开始盈利。
1996年,就在香港回归的前一年,国泰再一次把套路玩得丝滑顺溜,为拓展中国内地市场,提前与中航集团进行股权交换。
他把部分股权卖给中航集团,让其成为港龙航空的最大股东,但同时背后的太古集团,早已把所有管理层都塞满了自己的人。
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但早已经提前布好局的国泰,“名正言顺”成为香港民营航空公司的龙头。
凭借着与内地的深度合作,国泰的发展迎来又一波的黄金时期。
五、
2006年,香港航空业迎来正式爆发。国泰以82.2亿元的价格,全资控股了港龙。
与此同时,国泰为了进一步扩大内地市场,还与中航进行股权交换,形成了相互持股的关系,进行深度绑定。
这年9月,国泰全面收购港龙航空,成立了“国泰港龙航空公司”。
至此,一家拥有历史使命的航空公司,正式成为国泰麾下的一员大将。
对于这段过往,后来包玉刚表示:
“我平生只做了两件失败的投资,一个是投资渣打银行,二是港龙。”
与外资博弈,取得过一些胜利的包玉刚说出这番话,显然颇有深意。
虽然国泰赶上了时代的东风,发展顺风顺水,但“三姓家奴”的嘴脸从未改变,其服务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从2013年开始,就有大陆网友在网上吐槽,自己在国泰航班上遭遇了不公平待遇。
当时飞机上正在发早餐,空姐问他“congee or noddle?”网友告诉她,粥。
结果空姐一脸傲娇地装作听不懂,再次问了一遍“congee or noddle?”直到网友说了句“congee,please”,空姐才把粥递给了网友。
还有一个网友,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需要乘坐国泰航空。他说自己的最大感受就是,在国泰的航班上,根据你使用的语言不同,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
能受到最优等待遇的自然就是英语,其次是粤语,排在最后的就是普通话。
比如,你如果说:
Can you put this suitcase on the luggage rack please?
你会收到一个肯定答复,sure。
如果你说:
唔该可唔可以帮我将个手提箱放喺上边行李架度啊?
你大概率会收到答复:
冇问题。我翻转头过来帮你!
但如果你用普通话问:
可以帮我把手提箱放到上面的行李架上吗?
你很有可能听到,空姐操着浓重的港式口音对你说:
不好意思呀!我们公司有规定的,我们不能触碰乘客的行李!
不光是语种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服务。就连你的发音不同,也会被区别对待。
比如,你如果能说一口流利而且纯正的英语,那么你在国泰将会受到帝王般的待遇。如果你的英语夹杂一点口音,那么你的待遇就要打一个折扣。
当然,肯定是优于说普通话的内地乘客。
这种“精细化”的歧视,肯定不是临时起意,更像是国泰的一种“企业文化”。
国泰之所以会有这种“企业文化”,其实也并不难理解。
六、
他本身就是英资控股,难免会对主子有一种跪舔的奴性心态。
再加上,当初他曾与港英政府相互勾连,打压爱国资本家的港龙航空,并且获得了最终胜利,难免让他有一种小人得志的优越感。
以至于在一些大是大非上,他都很“拎不清”。
令人气愤的是,在国泰航空候机厅的指示牌上,这家公司还把中国和香港、台湾并列而论。
在2019年7月的“香港修例风波”中,可以多次看到国泰航空的身影。
比如,很多乱港分子来到香港,乘坐的就是国泰航空。
后来,国泰航空的副机长廖颂贤,还参与了殴打香港警察,被警方逮捕。
8月5日,乱港分子又策划了大型罢工运动,国泰航空旗下有超过3000名员工,参加了这次行动。
8月17日,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煽动香港人与大陆拼死一搏的负面文章,这篇文章同样出自国泰航空员工之手。
国泰航空还曾有员工,故意在网上泄露香港警察的航班信息,并在飞机上播放不良言论,试图分裂大陆与香港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黑历史,国泰航空数不胜数。
所以这次事件一经发酵,就有网友说:
国泰航空这种公司还能继续营业,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责任。
国泰航空暴露出来的问题,远远不是行政总裁林绍波所说的管理问题,而是立场问题。公司有将近70%的收入来自于内地,但他们却堂而皇之地歧视内地游客。
但他们搞错了一件事。
如今的香港,是中国人的香港。如今的中国,更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如今中国的发展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他们的“洋主子”,都不敢对我们如此怠慢。
如果有些人还沉浸在旧日的睡梦当中,不愿醒来,那么吃亏的只有他们自己。
这次国泰歧视非英语乘客事件发生后,国泰一天之内蒸发了460亿港币,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借用康辉几年前对国泰的喊话:
善意提醒一句,不作不死。听说国泰航空有些人,一听到普通话就假装听不懂,那说英文好了,NO ZUO NO DIE。
香港特首李家超也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出路,能不能认清现实,做出正确的改变,决定了这家历史复杂的航空公司未来能飞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