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主要是利用水中的氢原子和在体外机器发送特定射频的脉冲作用下发出的信号与机体发出的电磁波产生共鸣,该共鸣我们叫磁共振现象。
然后在体外计算器等信号处理系统下,将磁共振产生的信号转化成磁共振图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身体组织的黑白图像。
人体当中水的含量大约占了2/3,每个组织当中水的含量也不一样,核磁共振在成像的时候,组织间的分辨率比较高,图像比较清晰。
01
核磁共振究竟有没有辐射?
说到核磁共振,很多人会将其和辐射以及致癌挂钩,其实核磁共振检查并不含有辐射,也不会杀死体内的正常细胞。
核磁共振的原理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关于核磁共振辐射很强,会威胁身体健康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所以说做核磁共振检查并不会威胁身体的健康,而且这项检查是诊断很多重大疾病的依据,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
02
为什么“磁共振”尽量不要做?多数人蒙在鼓里,与这4点有关系
价格昂贵
一台磁共振仪器的价格非常昂贵,能够达到上万元,而且维修成本也非常高,一般一次检查对病人收取的费用比较高。
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最少也需要几百块钱,检查内容比较多的话,有可能会达到几千元,对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患者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很多检查都可以使用CT来代替,而且CT检查的价格比较便宜,很多医生为了给病人节约看病的钱,所以不推荐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只有必须用到时才会建议病人做。
成像速度慢
正常情况下,1.5T的磁共振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测,需要大约20~30分钟才能成像,而且这还不算做核磁共振之前的检查和摆位的时间。
如果患者需要做增强磁共振检查的话,那么在检查之前还要进行注射造影剂,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导致每天给病人做核磁共振的次数是有限的。
所以一般医生判断患者如果没有必要做核磁共振的话,是不会建议患者做这项检查的,因为成像速度太慢了。
成像容易受体检者影响
在做核磁共振检查的过程当中,患者自主或者不自主的活动都可能会引起运动伪影,影响医生的诊断,特别是胸部和腹部核磁共振检查时,会存在运动伪影干扰。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急诊或者危急重症患者来说,并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检查,如果患者需要查看腹部的炎症,腹部的肿瘤等实质性脏器时, CT检查更合适。
受金属物质的影响
如果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身上有金属夹金属支架的话,医生都不会推荐他们做核磁共振检查,这是因为核磁共振机器、核磁共振检查室内有非常强大的磁场。
受到强大磁场的影响,患者体内的金属会发生移动,很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
而且再次做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身上也不能有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等金属残留,不然在检查期间,金属在磁场中移动会损伤邻近的大血管和重要组织。
由此可见,核磁共振检查因为时间长,费用高,有一部分患者不适用等原因,医生一般不建议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那么哪些疾病一定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呢?
03
什么疾病一定要做核磁共振?
脊柱退行性疾病
做CT检查,对骨质增生,硬化韧带骨化的显示优于MR,但是MR对椎间盘、脊髓及神经根的显示优于CT,所以患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话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肿瘤疾病
肿瘤患者也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因为能够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关系,还可以明确周围有没有转移,在这一方面,磁共振的分辨率明显高于CT。
如果是关节类的软组织损伤,做核磁共振也非常合适,能够显示关节内的半月板,韧带,关节软骨和滑膜的情况。
神经类疾病
早期脑梗死通过CT检查是无法发现的,但是通过做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梗死部位和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