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1月下旬的北京冬夜,一个女孩在生日当天,回家的半路上被叫回去加班,在网约车里崩溃大哭。此前女孩已经连续加班半个月,而生日当天,只有联通和银行祝她生日快乐。
我,也包括大部分的你都太能和女孩共情了,成年人都在日常崩溃的边缘挣扎,就看那条导火索是不是出现的正是时候。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现在加上一句,没有经历突然崩溃,你就还没有体会到生活最真实的捶打。
有人觉得女孩大哭很矫情,说自己经常加班1个月都不休息的;还有人说加班就是常规操作,没必要喊苦,更没必要崩溃;还有人说,一看就是没吃过什么苦的小女孩,多历练几年就习惯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当浑浊成了一种常态,清白就成了一种罪恶”。这句话用在如今的职场简直不要太合适,我们可以将其改编一下“当996成了一种常态,按时下班就成了一种罪恶。”
身在职场,赶项目加班也许是人人都会经历的事,但别以此为荣,别秀什么优越感。经历过的崩溃越多,更应该和女孩产生共情才对。
偌大的城市,一个渺小的打工人,生日当天的晚上回公司加班,自己为工作为项目所做的那一点牺牲,领导能get到吗?为什么我落到如此凄惨的境地,每天的生活只有工作,这到底什么意义?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于是眼泪夺眶而出。我和女孩共情的点在于被叫回去加班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孤独。
02
前段时间公司接了一个项目很紧急,要和外部两个团队对接资料,很多事情都没捋清楚,而领导只管拉群,一个又一个微信群,每天都在群里被夺命连环艾特。
寒衣节我需要回河北老家给妈妈祭扫,正好也是一个周末,但领导告诉我,周末我也需要待命,合作公司需要我们提供一系列资料审批存档。
回家本来打算坐高铁,但一想高铁速度快,下了高铁回家后家人亲戚都在,乱哄哄的,也无法静下来心来工作,索性坐绿皮火车,时间3小时,差不多交出去一份产品PPT。
火车上,抱着电脑,皱着眉头,咔咔敲键盘,回消息,听到后面一个小姐姐说“看,她的PPT做的真好,太神了。”
在火车上还忙忙碌碌,显得自己很牛的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只是一个慌里慌张的小虾米。
领导不会管你在哪里完成的工作,不会知道你为此付出多少努力,甚至这个项目的额外奖金,我也拿不到一分钱。奖金会给技术和产品,而我只是支持人员。
下了火车,回到家里热热闹闹很开心,家人都以为我放假了,可以轻轻松松,其实晚上我还要工作。
那一刻,虽然不至于崩溃大哭,但我却感觉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孤独,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03
看到有知乎网友Riko小姐说:“资本其实不吃人,它压根没把你当人。你是工位里那颗兢兢业业的小螺丝钉,你是大数据里众多标签的集合,你背着自己的KPI,同时也是别人的KPI。”
我没有觉得领导不近人情,实际上我不会和公司讲太多个人情分,我知道他也被项目追着跑,我们都是其中的一环。
记得去年奇葩说有一个辩题,叫“喜欢的工作总是996,要不要886?”。(886是拜拜辞职的意思)。我也试着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当时的答案是:不要。我问了自己3个问题:
第一,你的存款多不多?银行账户余额是多少?
第二,886之后,脱离公司这样的组织或集体,你有什么技能可以维持一个较不错的生活吗?或者,你找到了自己可以自由的干点什么的工作方向了吗?
第三,你愿意不愿意去做一个比你现在的薪水要低,或者,不用996的朋友做的工作你愿意不愿意做?
如果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那还是不要886了。
我当时的答案全是否,如李诞所说:“人生总有些屎,你不得不吃。”在你没有可以向老板随时提辞职的能力前,不要886!
其实现在的答案也是一样,可是现在必须要迫切考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的身体不再支撑你去996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商业环境风云诡谲,风口随时变化,以及互联网公司的35岁+现象,横亘在每个人的头上。
一旦“公司人”成为对个人身份的唯一界定,年龄带来的阶段性焦虑会因为职位、薪水和晚辈的参照而变得格外显著,还要随时担忧着,自己是不是马上就要被淘汰了。
04
总会想起万青的一首歌。歌名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
这首歌词一定程度表现了北方重工业城市在经历过了时代变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的变轨给人们带来的阵痛。
个体是渺小的,常常是要被时代和所处的环境裹挟前进。即使你还没到35岁,也有可能遇到公司因为战略失误,导致大裁员,一下子丢了饭碗。
不要一直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打工人在职场努力工作的同时,更要未雨绸缪。
现代职场流行斜杠青年,说的就是在正职之外的额外时间还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自媒体作者、摄影师、插画师,还有的是民宿房东、婚礼主持人、瑜伽老师等等。
而这些工作往往能带来一定的收入,甚至发展成主业。慢慢的职场打工人成为了需要更加自律,但更自由踏实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创业变身成了老板。
我初入现在这家公司的直属领导,是一个很年轻的94年男生,文案写的一流,文案作品被多家广告媒体收录。
我一直认为他会在文案这个工作上做下去,直到成为文案大师,而现在他是名宿房东,在重庆有很多网红民宿,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最初他是边工作边经营民宿,做民宿的机缘是听说同公司的同事把自己家多余一间卧室出租当民宿,收益还不错。
他和另外一位朋友合伙租了2套房,运营一段时间发现收益可以,于是开始收更多的房,那个时候记得他经常在午休的时间去给房客送钥匙,周末常去的地方是宜家。
后来索性辞职回到他读大学的重庆,专职搞起了民宿。尽管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国内情况逐步稳定,他的民宿生意也红火起来。
他说他不想再进入职场的原因是:期待可以更加自由且有自尊的依靠自己的智力解决面对的问题,以此来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存在,并以此为乐。
05
看到一句话,“你让老板给你加薪,加500块钱老板可能都不乐意;但是你做点副业,是很容易多赚5000的。”
相信有读者也遇到过加薪的难,像是要让老板脱一层皮。当今社会,死守一份工资,会让人越来越焦虑,除非你可以确保自己职场一路顺利从基层到中层,再顺利到高层。实话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做到。
职场人要时刻想着将舒适圈一步一步扩大, “离开舒适圈,习惯了不舒适就会重新舒适,舒适圈也就更大”。
这也是我为什么参加小米的写作训练营,强迫自己开始靠感兴趣的文字赚取工资之外的收入,任重道远,但也是行动的开始。
工作有时候很忙内心也焦躁,下了班或者没工作的时候也想大脑放空,但就像我做民宿的同事一开始周末也忙自己事情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躺在床上刷刷剧有多轻松吗?
更何况,他工作还做的出色。可现在他拓宽了自己能力的边界,做着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工作。
努力增加“公司人”身份以外的身份认定,已经是当今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这才可能让我们手头宽裕,更有尊严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