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是没有握手这种礼节的。但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在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却有其他与握手不相同的许多的礼节。这里对古人的一些常见的见面礼节作一介绍。
1.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行礼时,两手合抱高举于胸前,“推手为揖”。古代,推手高低视对象有区别,是定尊卑、别亲戚的一种手段。民间盛行揖礼,已没有等级差别,只表示欢迎,或者和睦谦让。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2.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作揖宾主相见礼节。双手叠放在胸前,举起轻轻晃动,身略前倾,表示问候、致谢、邀请、讨教等。此礼先秦已有,历代相沿,现代又已兴起。打恭弯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打恭时,上身弯曲,至九十度为最恭敬,同时两手相抱拱手,自下而上移动。打恭主要使用在近代。欠身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欠前,属对人恭敬的一种礼节。欠身前身体一般为坐姿,欠身时腿部用力,身体上提,稍离所坐之物。欠身的礼节自古至今一直在使用。
3.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4.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
5.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