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一、历史沿革
1、五代迄宋曾置偏头砦。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关。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关城于西原河坪,属镇西卫;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偏头关守御千户所,老营守御千户所。
2、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偏关县,属宁武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
3、1949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并入河曲县。1960年复为原制,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
二、地名来历
《天下郡国利病书》(注:明朝介绍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顾炎武撰):“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据《偏关县志》,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三、古迹名胜
1、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2、明长城。山西偏关号称中国长城博物馆,这里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偏关明长城全长数百华里,现存300多个峰燧台墩。东南部的九窑十八洞,是长城上设置功能最全的军事堡垒,既是戎边将士的住所和武器库,又是阻挡和打击敌人的军事阵地。
3、老牛湾。是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古时候,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
4、护城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护城楼,曾为偏头关2000多座烽堠的统领,发现外敌入侵,此楼遂发出山西镇的第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