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85.6mm,宽54mm,厚0.9mm。
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于方寸之间承载着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重要使命,早已融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代身份证样证,图片来自网络)
居民身份证制度缘起何时?
历经了哪些变迁?
未来又将迎来怎样的创新升级?
今日带您走进北京市公安局
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总队
探寻方寸之间背后的光影流转
和公安机关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
立制
手工完成第一代身份证
时间的指针拨回1984年8月30日傍晚。
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文化部宿舍大院内挂满彩灯,我国首批居民身份证颁发仪式在这里举行,380名居民幸运地成为我国第一批居民身份证的持有者。
而在此之前,我国公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身份证,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
“外出住宿要介绍信,领取汇款要介绍信,就连坐火车买软卧车票也要有介绍信。”作为我国第一位领到居民身份证的公民,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回忆说,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证明“身份”都是一件困难繁琐的事。
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总队办公室副主任陈一心自参加工作伊始,就扎根人口管理工作岗位,职业生涯历经了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的全过程。
他说:“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用作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有工作证、介绍信、户口簿等,但工作证、介绍信种类繁杂,既没有统一格式,也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还容易伪造、顶替,被不法分子利用。至于户口簿,一户一本,携带不便,没有照片,无法做到人证统一认证。”
彼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社会经济愈发活跃,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公安部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出台统一的身份证明提上日程。
(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民警为呼吁市民领取第一代身份证而绘制的宣传画)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发居民身份证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自此,我国通过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揭开了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
1984年、1994年、1996年、1999年……在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总队办公楼的文化长廊里,记者见到了不同年份制作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它们均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证是用手工填写的。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
(图为: 民警正在手工制作第一代身份证)
“别看第一代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制作程序繁琐,全部需手工完成,要经过填写、校验、过塑等16道复杂的工序,平均制作周期需要60天。”陈一心指着当年制作身份证的铅字打印机和过塑机的老照片说,伴随着打印机的出现,铅字打印代替了手工填写,后来又发展到使用286、386电脑……科技的进步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焕新
第二代身份证内置芯片
第一代身份证虽然比过往的介绍信进步了许多,但也存在着制作工艺繁琐,制作周期长,信息辨识效率低,防伪措施弱等问题。为此,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抽调全国各地一线业务骨干,牵头组建全国颁发第二代身份证领导小组,陈一心作为业务专家成为其中一员。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研制,生产工艺更加先进,制作精良、内置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式走进大众的生活。
2004年5月16日上午,北京市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首发仪式在东城区六十五中学的礼堂内举行。当天,东城区1300名居民拿到了北京市首批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7岁男孩。
“坐飞机、住旅馆都要用到身份证,比带着户口簿方便多了。”当时,这位小男孩自豪地说。他的母亲耿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儿子申领身份证是为了让他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是中国公民”。
“新一代的身份证在技术层面有了质的飞跃。”陈一心说,第二代身份证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具备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证件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证件内置智能芯片,“就算有人伪造,即使能造出‘模样’,也难以复制‘心脏’”。
在第二代身份证的生产车间里,从电脑自动排版到膜打印机、层压冲切机、电写入机,身份证的“出炉”几乎实现了全自动化。“出炉”后,还有专门的分拣机,自动读取证件芯片中的信息,将身份证按设置好的受理点分拣出来。
陈一心兴奋地介绍说,如今一套流水线设备一天能制作出上万张身份证,效率大大提高,办证时间也从过去的60个工作日缩减到现在的10个工作日。
“警察同志,我父亲今年快90岁了,行动不便,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为他补办身份证。”2020年9月的一天,一个电话打进了北京市公安局。原来,89岁的童大爷在医院看病期间不慎将身份证丢失,导致无法办理医保等手续。童大爷行动不便,无法到派出所照相、补办身份证,这着实让他的儿子犯了愁。
得知情况后,属地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北太平庄派出所民警专程上门为老人补办身份证。“我们让老人坐在床上,帮他整理衣服、梳头、摆正姿势、拍照,并采集指纹等信息。”民警说,只用了几分钟,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就完成了。民警告诉老人,等证件办好后会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激动地拉着民警的手连连致谢。
对于户籍民警来说,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陆续推出多项便民举措,比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上门办理身份证;每年中考、高考季,24小时为考生提供补办身份证加急服务;每年开学季,去高校集中为大学生办理身份证等。
此外,公安机关为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相片“多拍优选”服务,受到普遍欢迎。自2018年年底这项服务实施后,群众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如果对拍摄的相片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拍照3次,从中优选满意相片。同时,对于办理过居民身份证的群众,两年内再次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时,可以使用原相片信息办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居民身份证相片的满意度。
优化
App自助申领电子身份证
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东风派出所,在窗明几净的户政大厅内,身份证自助申办和自助发证终端前群众络绎不绝。
(图为:身份证24小时自助办理机)
在这里,群众通过智能语音提示,进行输入信息、拍摄照片、采集指纹等操作就可以独立完成一整套申办流程。陈一心告诉记者,像这样24小时“不打烊”的身份证自助申办终端,目前在北京市共有92个。
正如陈一心所言,近年来,公安机关围绕人民群众对居民身份证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紧密结合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接连推出创新服务举措,不断优化居民身份证服务体验,让群众办证更加便利、证件使用更加安全。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决策部署,2017年,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在已建成覆盖全国人口相关资源库的基础上拓展应用,建成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丢失招领信息系统,各地户籍派出所和户政办证大厅直接接入系统,为长期外出工作、学习、生活的群众就近办理居民身份证换补领提供便利。
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当地流动人口数量、分布等实际情况,就近设立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点2.6万个,设立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窗口3.8万个,方便群众在居住地就近办理居民身份证业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推出户政业务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为群众提供居民身份证业务咨询、预约办理、证件到期提醒等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少跑快办、网上通办”需要。
“科学技术为新时代人口管理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目前,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身份证管理方面的全新探索——电子身份证,已正式推出。群众在“北京通”App中可以自助申领获取电子身份证。在北京市政务工作大厅的各个服务窗口,持此证便可办理业务。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化推广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群众通过电子身份证还可以享受更为便利的“一网通办”。
30多年来,陈一心经手办理的身份证不计其数,他说,薄薄的身份证,在方寸之间记录了我国社会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的巨大提升,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迁,还将陪着我们继续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