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开始,“拥趸”一词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它的身影活跃在报刊、网络,甚至电视新闻里,以时尚新词语之姿游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备受青睐的流行词。如:“艺术形式的发展离不开从业者的孜孜不倦,也离不开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少数的内行很难支撑起蓬勃发展所需要的广阔天地,真正有魅力的艺术,应该不断吸引新的拥趸、培养新的知音、开拓新的市场,而不是自行圈地自萌、画地为牢。”(《中国文化报》)
“趸”念dǔn,“拥趸”来源于粤语方言,“拥趸”的意思,《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表述为“捧场的人。粤语。”《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则进一步具体说明:“(拥趸指)某支球队的球迷、某位歌星的歌迷、某位影星的影迷等,即拥护者。”结合词典解释和新闻报道,“拥趸”的词义我们不难理解,概述之,即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崇拜者、支持者。
为什么要将“拥护者”“支持者”称为“拥趸”呢?“拥”意为拥护推戴,毋庸置疑;那么“趸”又该何解?
“趸”在《说文》中还未出现,应该说成字较晚。对单字“趸”(躉),最早作出解释的是清代张慎仪的《蜀方言》卷上:“货有成数曰躉。”《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对“趸”的字形字义作了分析:“会意字,从萬,从足,会大数买进之意。”两相结合,“趸”的本义就比较明朗,表示量大、数多、整批地买进货物。这里所包含的“众多”“成批”的意思使得“拥趸”往往用作复数,多指“支持者们”。但是,单是这个本义还是不足以解释“拥趸”中“趸”的意思的。我们不禁要问,从本义加以延伸,“趸”是否还有其他更丰富的内涵?
从造字看,“万”字在上,“足”字在下,脚上担负着数以万计的东西,我们因此不妨大胆猜测,“趸”另有支撑义。这一猜测,在粤语方言中得到了证实。粤语方言中“趸”是一种柱础类的东西,《汉语方言大词典》里就有这样一例:“个两个花趸砌好未呀?”意思是问“那两个花盆柱子砌好了没有?”在香港,“桥墩”和“桥趸”是可以通用的,“墩”“趸”相通,也印证了“柱础”的解释。“花趸”和“桥趸”中的“趸”都非常明显地含有“基础”和“支撑”的意义。
另一个词“趸船”则为理解“趸”字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角度。趸船,亦称趸坞,是一种类似驳船、平底匣形的非自航船,最常见的是固定在岸边专供船舶停靠、旅客上下或货物装卸的“浮码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中就有提及:“那洋人的行李从轮船上搬到了趸船上。”趸船上熙熙攘攘,货物来来往往,但趸船是稳固不动的。显然“趸船”的“趸”清楚地表达了“稳固”之义。
香港地区另有一词“打趸”也为“拥趸”的“趸”提供了解释。“打趸”在开始使用时“趸”还是取“成批买进”的本义,“打趸”的意思表示成批打总(归到一起),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母说:‘既是这样说,你便一日五斤合准了,每月打趸来关了去。’”香港沿用了此词后,意义又发生了变化,由货物的“打总”变成了时间的“打总”,意指长时间在某处打发时间,如港媒就报道过某明星在咖啡店打趸避台风。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打趸”引申出“趸”的另一个字义“长久”。
同时,《香港粤语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指出“趸”在粤语中还有特殊用法,即“趸”加在某些名词之后,表示“久于此道者”。至此,我们回头看“拥趸”,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支持者”叫“拥趸”了。“拥趸”由“拥”和“趸”两个语素组成,简单说就是“拥护支持某人某事的人”。“趸”作为“支持者”是包含了“基础”“稳固”“支撑”和“长久”之义的,因此,“拥趸”表示的是长久稳固的支持者。
由“拥趸”可以看到,普通话与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普通话正是汲取了方言词的养分,才使自身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