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汉文帝霸陵等入选

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24日揭晓,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等六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据介绍,太平遗址是陕西史前时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遗址之一。初步的年代学研究为距今4000年左右,正处于史前末期到文明初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对于探索史前文化向早期文明过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太平遗址已发掘出土有玉璜、玉璧、玉刀和陶牌饰、陶铃等礼器和卜骨,也反映这是一处高等级的中心聚落;文化遗存中有来自周边其他同时期文化的因素,显示出这里是诸多文化汇聚交流之地。对于探索中国多源一体的文明起源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原遗址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无先周时期高等级建筑的空白。结合以往关于聚落规模与文化性质的认识,可以肯定周原遗址乃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东周时期美阳县位置的确认,可结合文献进一步证明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就在周原。

秦始皇陵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揭露了一门一道的夯土台基式城门结构,掌握了遗址的规模、形制和结构。考古发掘厘清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设计理念、营建技术、建造过程及建筑材料,了解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使用、焚毁及废弃过程。其发掘收获为秦始皇帝陵建设理念、规划布局、陵墓制度的深入探索,为中国古代“门阙制度”起源的追溯,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霸陵的考古收获纠正了历史文献的失误,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陵位及其规模、布局和内涵,缀合了西汉帝陵形制演变的历史链条,奠定了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基础。霸陵的形制要素、规划布局及其丰富内涵,显示出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折射出西汉帝国政治理念、治国思想的演变与确定。大量珍贵文物,反映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证实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咸阳洪渎原是陕西省大中型古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规模大,等级高,延续时间长。2020年至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区域发掘了战国至明清古墓葬,揭露出成片分布的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的家族墓地和墓园,这些家族墓地或墓园规划整齐,各自独立而又排列有序,完整勾勒出长达2200余年的古代墓葬发展演变的序列。

赵氏家族9座墓年代贯穿元代,序列完整,墓地排列清晰,随葬品丰富且多在原位未被盗扰,是研究元代家族墓地布局、葬俗以及元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赵氏家族墓出土遗物有陕西元墓常见的黑陶俑、黑陶礼器等,还罕见地出土了30余件瓷器,器类多样,瓷器窑口涉及龙泉窑、景德镇窑、钧窑、耀州窑等南北名窑,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陕西元墓出土瓷器数量最多、窑口最丰富的一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1-25 23:14:01
下一篇 2022-01-25 23:14:3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