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两代铁路人眼里的“回家路”

江西景德镇:两代铁路人眼里的“回家路”

景德镇北站检票口

年年春运路,岁岁有不同,号称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春运正在各大车站上演。

如果说这一次次的人群“迁徙”中有见证者的话,铁路人肯定是最有话语权的,交通工具从“哐哧哐哧”变成了“咻”,两代铁路人眼中的春运是什么样子的呢?

江西景德镇:两代铁路人眼里的“回家路”

夏德平在等待旅客进站

二十多年前的春运需要出动货运大篷车

夏德平生于1962年,还有半年时间,他就到了65岁的退休年龄,铁路生活陪伴他走过了大半辈子。

1984年,22岁的夏德平结束军旅生涯,被分配到铁路部门工作,1998年开始跟车。在夏德平的记忆中,春运的变迁也是铁路设备的变迁。

“2000年以前的春运,都是用大篷车拉人。”大篷车当时是用于货运的,但是春节流动人口特别大,车次又不多,就会把大篷车临时用来跑客运。在2000年左右,景德镇有了绿皮车,但当时的环境跟现在是不能比的,车厢内完全就是人挤人,卫生环境也特别不好。

夏德平回忆,以前的春运,很多人都会提着大包小包,或者挑着扁担,袋子里装的基本都是外地的特产,还有的会装着锅碗瓢盆,那个时代的物质没有现在丰富,很多人舍不得随便丢弃,能带走的基本都会带回家。而现在的人基本都是提个小行李箱,有的甚至就一个书包,出行方式更为轻便。

“那时的春运只有窗口购票的方式,窗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些人更是凌晨就到窗口守着。”夏德平回忆说。当时春运期间的一张红色火车票承载的是与家人团聚的喜悦,而现在的设备,购票后不需要取票仅凭身份证就能上车,不仅免去了排队的烦恼,更是避免了许多纠纷。

在铁路部门工作了38年的夏德平,见证了几代人春运方式的变迁。春运是什么样子呢?在他眼中,铁路春运的变化是加快了与家人团聚的速度,是从一场劳累奔波变成了一次愉快旅途。

江西景德镇:两代铁路人眼里的“回家路”

金洁在接车

设备的升级让乘客的素质变得越来越好

金洁是一位“90后”铁路职工,“由于父母都是铁路职工,我小时候就住在铁路家属院,对铁路非常熟悉。”意料之中的,金洁退伍之后也成为了一名“铁路人”,今年是她入行后的第十个春运。

记者见到金洁时,她正在景德镇北站的站台“接车”,车门打开之后,她提醒着乘客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金洁进入铁路部门工作的时候,恰是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十年。从印象中的绿皮车,到现在的高铁,金洁的上班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底,金洁作为刚入职的新员工,在增开的临客上做乘务工作。“当时跟的车是从九江到深圳,这趟绿皮车当年要开一天一夜。”当时的绿皮车上空气不流通,脚臭味、汗味、小孩的哭声,各种气味与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只能用“环境差”三个字概括。而现在的高铁从九江到深圳只要5个半小时,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座位宽敞、设备优质。

谈起春运,金洁的第一反应便是往年都是异常繁忙,而近两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使得旅客数量急剧减少。“原本开启春运后,基本每天破万,而目前的乘客数量也就是以前的三分之一的样子,估计要到春节前两天才能恢复到以往水平。”

金洁回忆,以前的春运不论是购票还是进站总是吵吵嚷嚷的,时不时还会发生纠纷。以前要用票过机,闸门才会打开,经常会出现卡票的情况,导致后方的拥堵,矛盾也就出来了。而现在购票可以通过网络,没有排队的纠纷,乘车只需要使用身份证就行,比之前的插卡流畅很多,进站速度也提升了很多,“感觉随着设备的升级,乘客的素质都提高了。”

年复一年,春运是不变的话题。从彻夜排队到网络购票,从红纸票到身份证磁感应,从大篷车到高铁,设备的升级换代,让异乡人的路途时间大大缩短,春运的变化见证的是时代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1-25 23:06:26
下一篇 2022-01-25 23:06:3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