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从字面来理解,就是编写和制定的意思,编是一种计划,一种对未来形态的预判,制定未来的一种构想,将这种构想形成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的规范运行,这就是编制。
目前我们所说的编制,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对人员进行管理的方式,也称为编制管理。编制的概念分为广义的编制和狭义编制两个部分。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比如新成立一个机关,就要报上级编制管理部门审批,确定机构成立的必要性,机构的名称,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数量,经费需求等,这就是编制管理。
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编制包括了这么几个内容:
一是人员编制。比如是20个人或是30个人,人员编制是根据单位的职能和任务需要而设定的;二是岗位名称。比如领导职数是多少,有多少部门,部门领导职数等;三是工作人员的定岗定员。比如统计岗位、财务岗位、秘书岗位等;四是岗位能力的要。比如文化素质的要求、任职经历的要求,专业能力的要求等。
其实编制不仅存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有组织存在的地方,都会有编制,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是最为完善的,管理也是最为严格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一旦确定,基本上就会长期稳定,但也可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实行动态化的调整。
在企业工作过朋友,或多或少参加过编制的制定和管理。比如前几年国有企业开展的三定工作,实际就是一种编制。
所谓的三定,就是定岗位、定职能、定人员。制定编制方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按照单位确定的部门为基础,由部门负责组织编写部门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包括部门的主要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岗位名称,岗位人员工作职责等,部门岗位说明书编写完成,由单位统一确定以后,就会编写单位岗位说明书。一个单位的岗位说明书,经过上级编制部门确认,这就是单位的编制。
企业的编制是实行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工资总额控制的方式,监管部门只管企业的工资总额控制,不管企业具体的人员进出,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相比企业的编制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是由上级编制部门来管理和控制的,从中央到县级机关,都有专职的编制管理机构。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除了人员编制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经费预算和控制。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全部是由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依据就是编制,经费包括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办公经费、业务经费等。每一项缴费都有专门的用途,这就是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不能突破编制的原因。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中,分为行政编和事业编。
行政编是机关编制,主要是公务员编制,行政编主要包括各级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检察机关等,在这些机关编制内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属于国家公务员,公务员是一个岗位,是一种职业。
除了一级主任科员以上的工作人员以外,全部按照逢进必考的方式进行招收和录用,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只有年度考核称职的公务员,才能按照公务员的职务、职级晋升通道晋升。
事业编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凡是通过正规的招录手续,由人事部门按照编制的岗位招考录取的工作人员,就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事业编不属于行政机关,是事业单位,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工作人员,是享受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事业编工作人员,除了参照公务法管理的人员以外,其余人员是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招收、录用和管理,实行岗位聘任制。事业编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等,按照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享受工资福利待遇。
行政编和事业编统称为体制内人员,但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事业编工作人员除了参公人员以外,其他人员要成为公务员或是参公人员,必须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行政编是国家公务员,具有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具有完善的晋升机制,发展前途更好,是公认的金饭碗。
事业编的报考难度相对不大,而且事业编岗位更多,职业也比较稳定,但和公务员实行不同的工资体系,晋升机制不完善,社会地位不如行政编,但工资待遇和同级别公务员差距不大。事业编虽然是实行聘任制,但也是我国干部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认的铁饭碗。
综上所述,编制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种工具,一种宏观控制的措施,行政编和事业编,都是编制内工作人员,体制内人员。但由于行政编和事业编的管理职能不同,机构的性质不同,二者之间享受的待遇也是有一定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