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
幽州(今北京市区)
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
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
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
蓟[ jì ]州(今天津市蓟州区)
涿[ zhuō ]州(今河北涿州)
瀛[ yíng ]州(今河北省河间市)
鄚[ mào ]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也称莫州
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
妫[ guī ]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
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蔚[ yù ]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应州(今山西省应县)
寰[ huán ]州(今山西朔州市东)
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
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国防价值、经济价值。
唐朝灭亡后,朱温篡唐建立后梁,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登基称帝,国号大燕(桀燕)后,受到晋王李存勖的攻击。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举兵叛变,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晋。并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宋朝开国之后,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收复,宋太宗中箭大败。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以南的燕、涿、易、檀、顺、景、蓟如约归还。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次年金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更无力收复失地。
在金朝南下的同时,北方蒙古势力迅速崛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并对西夏、西辽、金朝等征伐。1213年,燕云十六州被蒙古帝国占领。1271蒙古灭金建立元朝,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直到元代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仅用一年,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建立明朝,至此燕云十六州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