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是什么意思,数学的眼光是什么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终极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本质上,这“三会”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是说,“三会”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数学教学目标。新课标如此界定数学核心素养,是对2003版《课程标准(实验)》中“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发展。

从教学的角度看,“三会”仍过于宽泛,需要将“三会”具体化。简言之,数学的眼光是什么呢?就是数学抽象。数学的思维是什么呢?就是逻辑推理。数学的语言是什么呢?就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新的语言,“让数据说话”是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法则。基于此,课标修订组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6个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抽象、推理和模型。显而易见,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陌生,是对2003版《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凸显、提炼和发展。这也表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是“断崖式”的变革,只能是渐进式的改良,彻底推翻、全盘否定是荒谬的。

如何实施配套措施,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扎扎实实落实数学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有两点建议:

第一,教材编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发展核心素养是灵魂,但“魂”要附“体”,这个“体”就是教材。教材编什么、教学就教什么,这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教材编写要着力把数学素养转化与数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核心素养贯穿于知识和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反之,若教材中没能充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而寄希望于一线教师自觉改造教学、主动落实,那是不太现实的。

对一线教师而言,要正确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当前一些脱离教材、直接以教辅资料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做法应得到纠正。数学教材编写要力求成为经典,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回归教材,立足教材、钻研教材、领悟教材,把教材作为开展教学设计的“根据地”,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教师教学可操作的、能够潜移默化落实的行动,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第二,高考改革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保证。不可否认,高考对数学教学发挥着“指挥棒”作用,高考成绩是现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三年课程,一年半上完,一年半复习”“教育改革震天响,题海战术一招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一线教师,大多数教师也是身不由己被高考裹挟着前行。脱离高考,与一线教师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况且,多数教师已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惯性,因而缺少改造教学的内驱力。高考若不改革,“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将是一线大多数教师的自然选择。

高考要体现新课标要求,从考试内容到形式不断探索,提高高考命题的权威性,研发融合知识、方法、思想、能力和素养一体的考查理念、方法和试题。尤其是新课标颁布后,高考命题应该为落实核心素养作出良好导向,如若不然,“穿新鞋走老路”,那对一线数学教学又将是一次折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9-04 14:37:12
下一篇 2023-09-04 14:39:1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