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1953—1957年)
指导思想:按照“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任务,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目标: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35.6亿元,年均增长14.7%。
二、“二五”(1958—1962年)
指导思想:延续“一五”计划总体思路,按照过渡时期总任务,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主要目标:1962年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5%左右。
三、“三五”(1966—1970年)
指导思想: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主要目标: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00-275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四、“四五”(1971—1975年)
指导思想:强调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追求高速度、高指标。
主要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
五、“五五”(1976—1980年)
指导思想: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主要目标:1977-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
六、“六五”(1981—1985年)
指导思想: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
主要目标:1985年,社会总产品达到103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50亿元,年均增长4%。
七、“七五”(1986—1990年)
指导思想: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
主要目标: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年均增长6.7%,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年均增长7.5%。
八、“八五”(1991—1995年)
指导思想:着眼于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和深化改革,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为“九五”时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主要目标: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250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达到32700亿元,年均增长6.5%。
九、“九五”(1996—2000年)
指导思想: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目标: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十五”(2001—2005年)
指导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强调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
十一、“十一五”(2006—2010年)
指导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十二、“十二五”(2011—2015年)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十三、“十三五”(2016—2020年)
指导思想: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
主要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