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中,最特殊的,当属清明节。
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同为四大节日。
另一面,清明节和立春、谷雨、夏至同属二十四节气。
在中国人心中,清明节祭祖的习俗更加深入人心。
“慎终追远”刻到了中国人骨子里。
谨慎的对待死亡,虔诚的追念先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
面对生命的逝去,对人生的感慨总是多一些。四首清明诗词,写尽了清明,写尽了人生。
01
故乡,你离开了之后才会有,不离开是不知道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古今最知名的一首清明诗,也是一幅美丽的春雨画卷。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杜牧羁旅在外,想家情切,唯有酒可销愁。
他询问一个路过的牧童:小孩,请问哪里有酒家呀?
牧童远远地指着:那边的杏花村。
此时,杜牧也是断魂的吧。
唐代的清明节,家人聚在一起取新火、扫墓、游春、蹴鞠,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可是,杜牧一人行旅在外,不能回家,心情肯定不好。
要命的是,绵绵的春雨,浇在杜牧的身上,更浇在心上,添了一丝沉重。
余秋雨说: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
杜牧此时就处在这种羁绊中。
于中国人来说,家是一个能抚慰一切不好情绪的地方。
西晋有一个文学家叫张翰。
他是一个任性的人。
某一个秋天,他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于是,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回到了吴江之地。
连官都不要了。
许多人为他的行为叫好,更多的是羡慕。
说走就走的回家之旅,于普通人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
此时的杜牧,想回家,官位要不要?理想如何实现?
一腔归家的情绪,找不到突破口,唯酒可销愁。
他急切地想找一个能喝酒、歇脚的地方,也许,只有在酒里,方可消磨心中的期待。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02
我们所拥有的,只有这一辈子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代时,清明祭祖早已成为传统。
每到清明节,人们倾巢而出,各自祭扫,俨然一派独特的风景。
看着纸灰飘落在空中,如蝴蝶般飞舞,痛哭的人们,流出血泪。
祭扫完毕,一切都归于沉寂,儿女们忘记了白天扫墓的悲伤,又纷纷开始欢声笑语。
高翥看得很开:人生有酒,就应当大醉一场,百年之后,可是一滴都带不到九泉。
扫墓之时,人们带上酒水、果品,吃食摆了一桌子,可是,逝者真能享受到吗?
高翥说: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
人生,就是如此,一旦进入死亡,尘世的美好,都化为泡影,再也无法享受。
我们所拥有的,只有这一辈子。
庄子是一个智者。
妻子去世了,朋友惠子来吊唁,他准备好好安慰悲伤的庄子。
可是,来到庄子家,只见他坐在地上,敲打着盆缶,大声地唱着歌。
惠子很气愤:你的妻子和你共同生活,为你生儿育女,她死了,你不伤心也就罢了,还高声唱歌,真是太过份了。
庄子却一脸淡定:我本是伤心的,可一想到死亡是自然之理,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看淡了生死的差别,所以,庄子才能如此淡定。
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无法改变结果,却能让过程灿烂而丰盈。
古人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喜欢的酒、热爱的事,及时享受,及时去做,生命一旦终结,什么都没有了。
与其悲伤对泣,不如过好每一天。
让别人快乐,叫做情商;让自己快乐,那才是人生。
03
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而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正值暮春,草长莺飞,花开灿烂,是郊游的好日子。
《论语》里曾记载郊游: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一千多年前,王羲之曾和友人在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成就一段佳话。
仰慕前人遗风,王禹偁也想去郊游一番。
可是,诗人一贫如洗,没有花也没有酒,就像置身在荒山野寺中的僧人,无着无落的,想快乐也无从谈起。
不过,诗人马上想到了新的快乐。
昨天向邻人讨要了新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越是昏暗的时候,越要自己治愈自己。
和大多数诗人一样,唐代诗人李涉多次被贬,仕途不顺,他曾被流放到南方。
人生不顺,李涉长时间处在昏昏沉沉之中。
有一天,他恍然惊觉春天就要过去了。
趁着春天的最后一抹风光,李涉强打起精神来登山。
强撑着精神欣赏春色,在山中的寺院中,他碰见一位高僧。
两人聊了很久很久,那些烦恼呀、忧愁呀,都烟消云散。
他心情很愉快,于是提笔在墙上写下: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和勇敢意志的那天。
我仍觉得那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夜、无数个崩溃又自我治愈的瞬间、无数个含泪坚持的时刻,都在不经息间汇成生命的宽度。
04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正值春日,桃李争艳,灿烂芳华。
可黄庭坚的心情,却没有就此开心起来。
一边是桃李盛放,而扫墓的人,却一脸愁容。
打雷了,春雨落下滋润着大地,黄庭坚却想到古人。
《孟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人有一妻一妾,他每次和妻妾吹嘘,自己和达官贵人一起吃饭,酒足饭饱,方回家来。
可妻子疑惑了:既然结交了达官贵人,为何却从未见一个贵人来家里拜访呢?
有一天,妻子悄悄跟着丈夫,发现,街上没有一个人与他搭话。
最后,丈夫走到城外的坟墓中间,向扫墓的人乞讨一些剩饭剩菜。
妻子得知真相,与妾悲痛大哭。
在黄庭坚看来,这个齐人是一个愚者。
黄庭坚看不上齐人,却敬重介子推。
介子推曾跟随公子重耳流亡19年,不离不弃。
后来,重耳当上齐国君主,介子推却拒绝高官厚禄,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上。
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相见,重耳下令烧山,介子推坚持不出,最终,被烧死在绵山上。
千百年来,介子推一直被后人赞颂,称为智者贤人。
如今,时间荏苒,愚蠢的齐人、贤良的介子推,早已变成了满目的野草。
他们是贫贱,是愚蠢、是贤良,还有谁知道呢?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言: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般的显赫家世,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唐代诗僧王梵志则直白多了: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人世间荣耀、权力放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过眼云烟。
每一次清明,都切切实实感受到,除了生死,都不是大事。有些人,有些事,一笑置之。
人一辈子活的什么呢?
现在看来就是体验,认识不同的人,去到不同的地方,看朝霞蓬勃,海浪翻滚,夕阳西下,鸡鸣牛哞,炊烟袅袅,星汉灿烂,记住此时此刻,一如彼时彼刻。
每一年的清明节,总会带给人关于生与死的感慨。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万事万物正在不断地成长,也在不断的消亡,人,也是如此。
我们无法把握死亡,却可以抓住生的时光。
人生就八个字,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八个字里头喜和乐只占两个,看透就好了。
常喜乐,能爱人,有健康,已经是很好的人生了。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