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8月8日是立秋节气,我们聊聊立秋那些事儿。
立秋不代表酷热终结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宋代诗人刘翰在《立秋》中描述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十分生动地表达了立秋天气转凉的特点。
那么,立秋等于入秋吗?
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秋的进度并不一样。一般而言,立秋期间,仅有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开启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地区还处在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仍盛。按气象学标准来说,应连续5天日均温低于22℃,才算是入秋,而福州一般到10月中下旬才会入秋。
在南方,有“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8月7日,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8月7日11时15分,福州主城区乌山国家气象站气温达到35℃,这是福州今年出现的第40个高温日,也是本月的第6个高温日。
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8月9日到12日,随着台风“卡努”北上,大量的季风水汽将涌入福州,福州各地易出现雷雨。随着降雨的到来,福州的高温也将得到缓解。
早立秋与晚立秋之说
关于立秋,民间有不少谚语,其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早晨立秋,之后的天气会比较凉快,而晚上立秋,天气就会比较闷热。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8月8日2时22分41秒,属于早立秋。专家介绍,其实立秋的早晚与之后的天气没有多大关系,接下去的天气会不会凉快,主要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台风的影响等,仅仅根据立秋的时间早晚来判断,不够科学。
立秋时节习俗多
关于立秋节气,民间有“贴秋膘”“咬秋”“晒秋”等习俗。
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日称体重,然后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由于夏日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大多会变瘦,于是就有了“贴秋膘”一说。不过,立秋之时暑气尚健,吃太多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脾胃负担,因此,切忌盲目进补。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立秋时节,我国的“咬秋”习俗,是指在立秋日多吃西瓜,以求解暑降燥。
立秋养生正当时
燥是秋的主气,因此,立秋时节的养生重点是健脾胃,润“秋燥”。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燥气当令,人们易出现咽干舌燥、鼻塞咽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多吃莲藕、百合、杏仁、萝卜、山药、枸杞、银耳、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物,防燥养肺,清热生津。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酷暑,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