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校名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响亮的校名可以更好地增加学校知名度,让考生们了解到学校的实力。不好的校名反而会掩盖学校的真实实力,降低知名度。
我国不少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校名的更改,很多大学更改校名还是很成功的,但也有少数大学改名比较“失败”,名气不大好听。
改名成功的部分大学名单:
这些大学更名还是都比较成功的,新校名比原来气派多了,学校知名度也大大提升。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是211高校,但这校名乍一听跟二本院校似的。不过学校后来改的“中国传媒大学”名字很霸气,将学校的特色体现了出来,校名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传媒领域顶尖院校。
此外青岛海洋大学、杭州计量学校更名的也很聪明,海大本身就是重点大学,还是985大学,本就理应挂上“中国”标签,体现出全国重点大学的意思。杭州计量学校就有些“贼”了,1984年刚更名为杭州计量专科学校,1985年就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并在后来更名为了中国计量大学,学校目前虽然是普通一本,但校名很霸气,听起来像名校。
还有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也很成功,学校升格为本科后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听起来依然像是杂牌大学,体现不出学校特色。后来更名为“宁波财经学校”后感觉档次瞬间就上去了。
但也有少数大学改名不太成功,被大家广泛吐槽!
改名失败的部分大学名单:
这一批大学更名就比上面的一堆大学“随意”多了,甚至白白浪费了原来响亮、霸气的校名。比如中国纺织大学更名后丢掉“中国”字号,经常被议论,可能当时纺织行业不景气,学校想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而改校名,但也不至于非要丢掉“中国”字号吧,其它纺织院校更名的“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就很不错。
还有一所华北航天工业学院的更名也是“迷之操作”,“华北”二字来了个前后颠倒,变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公办二本秒变“野鸡大学”。
还有中州大学、佛山大学原本校名也很霸气,二本院校用了“一本气势”校名,但后来不知怎地还是改成了符合两校实力的校名。
总结:
不少更名成功的大学,更名前的名字都有较强的“专业性”,更名后摘去了一些听起来“冷门”、不够档次的字眼。尤其我国很多“煤炭部系列高校”更名都很成功,很多“矿业学院”后来更名为了“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工程大学”,从冷门矿业特色院校秒变工科高校,如山科大、安徽理工、湖南科大等等。
近年来高校更名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名号从县市地名到“省”、“华东”等更大地域词升级。二是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高校层次不断升级。三是用“科技”、“理工”等热门词取代“农业”、“纺织”、“矿业”等传统行业,综合性越来越强。
突出地域性、追求“高大上”是大学改名的普遍追求,一个好的名字能吸引生源,获得更多的拨款。大多数学校改名改得都比较成功,当然也有一些学校改得不太成功,改名改得让多年累积的名声影响力消失了,还不如不改。只能通过较强的办学实力慢慢将名声挣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