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府兵
北府兵算是最早出现的当属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在淝水之战中用八万北府军战胜八十七万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北府军从此一战,史上留名。这支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后来数度易主,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2、玄甲军
玄甲军士兵身着黑铁盔甲,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起源要从李渊在太原一带负责防守突厥开始,组建了一些规模不算太大的精锐轻骑兵部队,是唐军骑兵中的精英,选拔和训练更加严格,装备也比较精良。武德三年,有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战,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
根据记载来看,李世民使用玄甲军的战术主要有这么几种:侧翼突击、埋伏、正面突击。而李世民惯常使用的战术是侧翼突击,这里的侧翼未必就是敌阵的侧面,也可能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迂回到敌人的阵后。李世民通常会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他再率领玄甲军突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直接迂回过去,前后夹击敌人。这样的攻击,往往是致命的一击,会让敌人就此崩溃了。正面突击,是以玄甲军为前锋,大军为后继,直接对敌阵实施冲击,把敌人的阵势冲乱、冲散,从而最终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玄甲军虽然精锐,冲击力很强,李世民本人也很骁勇,但是这样的攻击还是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尤其是遇到顽强的敌人。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外的故马坊激战,李世民想查看敌人阵势的情况,直杀出敌人阵背。虽然阵形被打散了,但王世充部下的江淮精锐也不是等闲之辈,与唐军殊死力战,李世民的坐骑在混战中被射倒,幸亏部将拼死救援才脱险,经过几番激战,最终才将王世充的部队击溃。埋伏战术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敌人突然之间就陷入包围和突击中,混乱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李世民率领500骑兵向窦建德的大军挑战,并成功伏击了他们的前锋部队,生擒了敌军骁将,应该看作是玄甲军的杰作。
3、背嵬军
南宋时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岳飞组织抗金战斗之初,苦于南方不产良马,因而无法组建骑兵部队与金兀术对抗。后在牛皋和杨再兴的两次针对伪齐军的奇袭成功后,获得战马一万五千余匹,这批战马为岳飞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先后拥有了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三支骑兵部队,而其中背嵬军因战斗力最强而名垂史册。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中流砥柱。
“背嵬军”名称的理解颇多:嵬,山高大的样子。诗经唱: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一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一说是皮牌。
4、戚家军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先后剿灭倭寇,多次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百战唯最后友军不支援全军覆灭,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明初,日本一些失意的土豪与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抢掠商民,当时称为”倭寇”,以16世纪中叶最为猖撅,江、浙、闽为害最烈,被杀害的军民多达数十万人。倭患肆虐,举国震动,沿海人民奋起抵抗。可是明朝官军素质差,缺乏战斗力,扰民有余,抗倭无能,致使沿海倭患日益严重。明嘉靖年间,参将戚继光奉命抗倭,为提高部队素质,先后几次来义乌招募数批农民人伍,组建一支新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开赴抗倭前线。由于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被誉为”戚家军”,又称”义乌兵”。
5、魏武卒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根据《吴子·励士》记载,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五到七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