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部名为《草原上的人们》的电影在全国范围内上映。6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或许已被许多人遗忘,但电影中的插曲《敖包相会》却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其中,民族政策成为了中央政府率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的故事。玛拉沁夫同时也是歌曲《敖包相会》的词作者,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歌曲《敖包相会》既有长调的悠扬开阔,又有短调的欢快齐整,是一首充满着大草原风情的优美歌曲。每当歌声响起,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草原上的人们豪迈又英武的气概,看到了茫茫旷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光。夕阳朔漠、碧草接天、平野万里,策马飞驰、这就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也许正因为《敖包相会》这首歌有这样的魅力,才会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被人们广泛传唱,并成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