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今年63岁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山坝镇城源村曾福生驾驶着翻耕机在农田里来回翻田,翻耕后的农田,一道道痕迹如同五线谱,奏响了春耕乐谱。
“别看我年纪大,但现代化机械,我样样都能操作。”曾福生自豪地说道,他从事农业生产40多年,从以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现在种粮全程机械化、科技化,他的感受颇多。如何“多种粮、种好粮”是他的不懈追求。
谈起以前,清晨4点钟起床,每天在农田干活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不仅劳累,稻谷的收成也不高,每亩能有300多公斤就算不错了。
“科技越来越发达,不进则退。”他深知种田这项繁重的体力活,光靠盲干蛮干是做不成的,规模上不去,效益上也难有起色。
宁都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邓聚成是曾福生的农业生产指导干部,每年到老曾家几次,两人相差五岁,平时以兄弟相称,“最近五六年,聚成兄弟和乡里的干部常常往我家里跑,不是讲农机购置政策,就是讲种粮的测土配方、良种良技。”
近年来,曾福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或单独购置的方式,已购置了烘干机、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一整套农业机械化设备,有力地解决了劳动力短缺、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水稻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影响下,全村不少村民都购置了农机具,村里耕牛劳作的影子越来越少,农机轰隆隆响彻农田。
长期的水稻种植经历,让曾福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也让他对农田、水稻有了一份天然的爱惜之情。“这些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多,我就把土地承包起来,不能撂荒了土地,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2020年,曾福生主动与当地村民协商,签下了150亩的承包协议,这一签就是5年,既解决了当地农田撂荒问题,也进一步壮大了种植规模。目前,通过承包村里村外的土地,他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620亩,主要种植优质稻,平均亩产530公斤左右。
农忙时节,曾福生也会热心帮助他人。只要村民向他求助帮着移栽禾苗、收割时,他总是力所能及帮助解决难题。近几年,他每年帮助村民完成机耕800多亩、机收1500多亩、机插500多亩,及时帮助抢抓农时。“我是一名党员,帮助大伙是应该的。”曾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