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全名唐朝三彩釉陶器,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值得注意的是,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在形容瀑布非常高一样,“三彩”中的“三”,也是多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在唐朝,中国的社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而在此期间,唐朝的艺术发展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陶瓷业的发展以及雕塑、建筑等艺术水平的提高,导致这些手法相互结合。再加上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也促进了瓷器的发展,国家也重视工业发展,为此官府还专门设置了“将作监”“少府监”等机构,加强对瓷器、金工、漆器、染织等手工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唐三彩随之产生。
唐三彩的色泽之所以光彩夺目,原因是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石英、铁、铜、钴等氧化物,这些物质经过一定温度的焙烧,就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浸润渗化,就形成的晶莹光亮的玻璃质釉面,而且色泽艳丽,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
唐三彩吸取了我国的绘画、石刻、雕塑等艺术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线条流畅,显示出盛唐时期的艺术水平,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唐三彩中驼和马的样式为什么多?
在唐朝,骆驼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丝绸之路上为物资和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用于武士作战和狩猎,因而在出土的三彩马俑上,大多塑造有新疆阿哈马、伊犁马和混血马的骄嘶和奔驰的雄姿。这种唐三彩不仅在国内风行一时,而且也流传到国外。
唐三彩消失于唐朝的原因
唐朝贞观和开元时期,唐朝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无论是皇族、高官亦或是百姓,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将精神放置于宗教,宗教文化随之出现。部分官员生活的腐败,让厚葬之风随之产生,唐三彩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陪葬器具。
由于唐三彩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十分差,实用性低,因此它只能用于观赏或作为陪葬冥器。而随着实用性更高的青瓷和白瓷的产生,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衰退,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日渐衰弱,导致了唐三彩的进一步消失。
在唐朝灭亡后,大部分的后世的统治者,坚决抵制厚葬之风,而是唐三彩作为陪葬冥器,制作它的已经寥寥无几了,尽管后来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是在质量与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如唐三彩,而唐三彩就这样被埋在了地底,直到近现代才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