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的布置主要有什么讲究
讲究的堂屋
①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②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③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④两边“对座”墙上贴配对一幅。
⑤新房“金墙”上贴“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新房:
①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②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③新房正中悬彩灯。
④窗户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蝴蝶图案。
⑤窗户两边贴对联。
⑥墙壁四周挂字画。
另外,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其他细节比如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趣味链接婚礼仪式中有哪些祈子习俗
中国各地都有“撒帐”习俗,所撒“喜果”为枣、栗子、松子、桂圆、花生、核桃、瓜子、石榴、柏子。“枣”寓意为“早”;“栗子”寓意为“立子”、“立刻生儿子”;“松子”寓意为“送子”;“桂圆”之“桂”与“贵”谐音,表示“尊贵、贵子”之意;桂圆与“早”、“花生”、“栗子”等物相组合,就等于一组象征物,完整地表达了一句祝福语“早生贵子”;“瓜子”中“瓜”与“娃”谐音;“石榴”子多,寓意“多子多福”;
“柏子”谐音“百子”,寓意“子多”。但民间撒帐之人必须为“全福人”,即儿女双全、父母双在的人,当新人进入洞房时,“全福人”将“枣、粟子、花生、桂圆”等撒在新娘的怀里,撒在洞房里,撤在院子里,引闹洞房的人去抢,并一边撒,一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
“传袋”习俗。“传袋”谐音“传代”,是民间婚礼仪式之一,也叫“转席”。新娘到丈夫家门前下轿时,男家用席子或袋子铺地,踩过的席子袋子又传到前面再铺在地上让新娘走,这样一直走到庭院。“席”谐音“息”,“袋”谐音“代”,即“传宗接代、繁衍生息”之意。传代时,由伴娘和男家接亲客高念赞语:“一代传十代,十代传百代,百代传千代,千代传万代。”
合卺饭。新郎、新娘的合卺饭,不论是饺子还是面条都不能煮熟。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要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和面条。伴娘、闹房的人问:“生不生?”新娘、新郎回答:“生。”“饺子”谐音“交子”,取“男女交而生子,早日生出孩子”之意,在吃时还要新娘以问答的形式肯定地回答“生”,以生熟之“生”寓意生子之“生”。
赘婚主要有哪些类型
赘婚,又称“入赘”、“招赘”、“招赘女婿”,俗称“倒插门”。赘婚是男嫁女娶,夫以妻居的一种旧式婚姻。古文献记载:“秦人家贫子壮则出赘。”
在古代秦人婚俗中有女娶男嫁之俗,一些贫穷人家男子拿不出聘礼娶妻成家,便入赘到女方家,成为其家庭的一员,瞻养女家双亲,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姓,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
赘婚这一习惯的形成,因素不一。有因女方种种困难,乏人照料,故招婿以服役。有因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绝,故招婿以接嗣传代。大多入赘改姓,但不改姓的,亦有其例。
赘婚之习,起于周代,相沿至今,而有几种不同的形式。秦汉之“赘婿服役”,宋之“舍居婿”,元之“赘婿养老”,今之所谓“招夫养子”、“招婿养老”,这类基于招赘求养的心理要求而成婚的,可称之为招养婚。这是一个形式。宋之“赘婿补代”,今之所谓“赘婿承祧”,这类本于招赘求嗣的动机,而发生婚姻关系的,可称之为招嗣婚,这又是一个形式。赘婚,是招养婚和招嗣婚的统称,一而二,二而一。
结婚为何要分红喜蛋呢
结婚要分红喜蛋这一风俗习惯,在江南据说已有悠久历史了。在浙江,不但解放前是这样,就是现在也还很流行。尽管现在不少人在结婚时已用喜糖代替,可名堂还是叫:“讨红喜蛋”。
不论亲友或陌生人,都可以跟新娘子要,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有时老年人也会来凑凑热闹。作为新婚人家,当然是笑脸相迎,来者不拒。
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分红喜蛋呢?在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刘备招亲”是东吴都督周瑜用的计谋。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拿刘备当人质,要他交还荆州。不料这一计策早就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诸葛亮设下了“锦囊妙计”,其中有一条就是“红喜蛋计”。
原来诸葛亮让刘备去东吴时,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一到东吴,不论宫廷内外,大小官吏和将士,逢人便分,无一遗漏,并说这是皇室礼仪,十分隆重。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荣,没分到的,还纷纷到刘备住的宾馆去讨。刘备更是来者不拒,般来客让手下人分,头面人物还亲自动手分,大造了招亲舆论。
东吴本来没有这种风俗习惯,都觉得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家家户户都知道东吴公主孙尚香与皇叔刘备即将成亲了。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得了个好夫人,欢天喜地,周瑜只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从此,江南添了个婚俗习惯,每逢结婚便分红喜蛋,人人都可以讨红喜蛋,象征着新婚人家“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