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幅《奥运之韵》绘画作品在国家速滑馆贵宾厅布展完成,常家三代创作的“冰雪艺术品”又因此交织在了一起。
作为《奥运之韵》的创作者,旅日华侨、知名画家常嘉煌近日脑海里时常浮现三十年前,其在协助父母常书鸿和李承仙创作《珠穆朗玛峰》和《丝绸之路飞天》时的情景,而在一旁还是孩童的其子常(雅)飞则在他祖父祖母的指导下描摹着飞天。
如今,常飞已是一名建筑师,也是国家速滑馆方案设计工作的项目总监和方案主创之一,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敦煌元素多次给予他设计灵感。“在祖母给我讲的故事中,石窟壁画上的飞天,并非身生双翼,而是凭着绚丽的飘带自由飞翔于天际。”他说。
图为幼年时的常飞在祖父祖母常书鸿、李承仙的指导下绘画。(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从江苏省大剧院设计竞赛的飞天飘带创意开始,到国家速滑馆,常飞所提出的将古老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的灵感构思,得到了团队一致认可,最终在外形融入了敦煌飞天神韵的“冰丝带”呈现在了公众眼前。
“我希望为这所国家场馆奉献自己的作品,尽全力进行创作,完成海外画家热爱祖国的心愿。”常嘉煌通过儿子得知可以为国家速滑馆出一份力,他当即答应了下来。
常嘉煌2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作为中国浙江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进行音乐绘画创作已经有十多年,这是一种通过音乐的律动触发画家的激情,同步进行高速、高能量的瞬间创作方式。
图为有着“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于是,伴随着昂扬有力的《奥林匹克颂歌》,常嘉煌结合速滑运动和珠穆朗玛峰、冰雪的理念,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带有速度感的抽象作品——《奥运之韵》。
“鲜明的颜色对比与冲突,暗喻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以及奥运健儿拼搏的征程。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逆境之下冲破阻碍获得胜利才会有最美丽的风景线。”常嘉煌说道。
“谦虚谨慎低调,踏踏实实做人。”这是父母告诫常嘉煌的“家训”,尽管与他们聚少离多,成长过程中也未曾受过父母的多少荫庇,但父母始终是常嘉煌的榜样,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关于敦煌的情结伴随着常嘉煌在外漂泊闯荡,成为他创作时的“精神一隅”。
图为常嘉煌创作《奥运之韵》。(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这一点,常飞和父亲很相似,因不愿跟随家族的光环,他听从祖母的建议选择了建筑设计。“绘画是平面艺术,而建筑是立体艺术,我应该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他说。
常嘉煌认为,敦煌飞天是古代画工在严酷自然条件、极端艰苦生活环境,以及严谨佛教佛画仪轨下追求理想的艺术品,他们的心灵和感情融进飞天飘逸的画面中,飞天飘带的速度感、节奏感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里的“气韵生动”。
“绘画与声韵的联想也体现在《奥运之韵》的创作中,而飞天的五色飘带也是奥运五环的色彩,在奥运颂歌的音律和节奏中,画面中的色彩和线条是艺术家的联想和冲动。”常嘉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