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缆的载流量对照表
电缆载流量表
其中,倍数是指载流量是截面积的几倍。
与此载流量表相对应的有如下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该口诀对应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工况下,我们来一句一句解释。
二点五下乘以九:线缆截面积在2.5毫方及以下时,对应载流量为“截面积×9”。例如,电缆截面积为2毫方时,该电缆可以过2×9=18A的电流。
往上减一顺号走:线缆截面积在大于2.5毫方时,对应载流量倍数需要减一。例如,电缆截面积为4毫方时,该电缆可以过4×8=32A的电流;截面积为6毫方时,可过6×7=42A电流。
三十五乘三点五:截面积为35毫方时,电缆可以过35×3.5=122.5A电流。
双双成组减点五:当截面积大于35毫方直至上表的180毫方时,截面积两两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毫方一组,可过截面积的3倍的电流,分别是150A和210A;95、120毫方一组,可过截面积的2.5倍的电流,分别是237.5A和300A;150、180毫方一组,可过截面积的2倍的电流,分别是300A和360A。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该口诀对应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下的工况,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后,再乘以0.9即可;当使用铜芯电缆时,因铜线导电性能更好,其载流量可以比铝线大一个规格来计算,如2.5毫方铜线等价于4毫方铝芯线,4毫方铜线等价于6毫方铝线,6毫方铜线等价于10毫方铝线,以此类推。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若电缆要穿入管内,则需要根据穿管数量,在计算出的载流量基础上,进行打折计算。如果穿两根,则乘以0.8,如果穿三根,则乘以0.7,如果穿四根,则乘以0.6。
如果口诀不好记的话,查上面的表格是最简单的,或者进入利用以下在线程序计算:
电缆载流量在线计算工具 – 银河电气
对电缆“截面积”的正确理解
日常看到的电缆主要有实心导体(1类)和绞合导体,那么在绞合导体中,“截面积”是指绞合之后总束的截面积还是里面单根金属丝的截面积呢?
答案是:绞合之后总束的截面积。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小胡涂仙仙儿这儿,确实迷糊了一会儿,为此还专门咨询了电缆方面的专家。
实心导体与绞合导体
所以,上图中两类电缆的截面积是相等的。
为什么要进行导体绞合呢?因为由多根单线绞合而成的电缆柔软性好、可曲度大,当内部线芯弯曲时,线芯中心线内外两部分可以互相移动补偿,不会引起导体的塑性变形,使线芯的柔软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方便在建筑物和设备内敷设布线。
根据IEC60228(GB/T3956等同采用)标准,绞合导体的电缆又分为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2类)和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绞合成型导体(5类和6类)。
其中,紧压导体是在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导体外径,从而减少电缆绝缘和防护套等材料的用量并减小电缆成品的外径。
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如下:
线芯截面积。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呈正相关(不是正比例),粗略来说,安全载流量铜线为5~8A/毫方,铝线为3~5A/毫方。
导电材料。如采用铜线替换铝线,同等规格下能提升30%载流量。在某些高要求场合甚至使用银线。
绝缘材料。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
接触电阻。减小接触电阻提高电缆载流量,减少接触电阻的措施:铜芯线缆采用绞接时应进行锡焊处理;铝线不应采用铰接,而是用焊接或压接;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因为接头处是提升载流量的薄弱点。
外部因素如下:
合理排列,加大线缆间距。避免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使电荷分布不均匀的两种效应)。
敷设于散热良好地段,填充导热介质。
综合以上因素可知,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很多,所以精确计算载流量的公式也势必会很复杂,查阅多个标准,发现每个标准的计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机械行业标准JB/T 10181.1-2000中的第一部分“载流量公式和损耗计算”中有相对精确和普遍性的公式:
小结
网线电缆
按照第一部分“常用电缆的载流量对照表”即可快速知道多大电流用多粗线缆或者多粗线缆可以走多大电流,第二和第三部分都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