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8日下午,在大西洋海面之下约3.8公里处发生内爆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的残骸,被打捞上岸了,而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残骸中出现了“疑似人类遗骸”。
海岸警卫队官员表示,在这些打捞出来的碎片中,他们发现了可能是人类遗骸的物质,这些遗骸现在将被装船运往美国的一个港口,在那里将进行测试和分析。
这样的发现无疑为5位遇难者的家人带去了些许的安慰和期盼,因为之前他们被告知,探险者们的遗骸是不可能被找到的。
就在“泰坦号”残骸上岸之际,美国里奇兰县验尸官奈达·卢瑟福 (Naida Rutherford)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仍然没有机会找到遗体供遇难者家属埋葬或火化。
“当发生任何形式的爆炸或内爆时,都会留下残骸或残骸痕迹,”卢瑟福如此说道,“有这种可能性,但考虑到这件事发生的环境,他们不太可能找到遗骸。即使在陆地上也有动物活动,而在广阔的海洋中,更是有那么多的动物和生物,以及那里的压力。”
“我认为不太可能找到遗骸,尤其是完整的遗骸。考虑到内爆发生的条件,很难识别遗骸的身份,而且很难确定他们的归属。他们的身体会因内爆而遭受广泛的热损伤和钝力创伤。这些都是我们所知的事实。”
而至于所报道的人类遗骸具体的状态,目前还尚不可知,但或许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断其是谁的,也算是给家人一个交代了。
“泰坦号”的残骸是当天早些时候被打捞上岸的,其中包括三大块可以识别的部分。首先是舷窗,探险者们通过这里欣赏埋葬在海底的古老游轮“泰坦尼克号”,其次是潜艇的拖曳电缆,用于接收信号,最后是尾部的面板。
这些潜艇残骸的体积之大以及如此好辨认,也让专家们深感惊讶,按照此前的推测,他们认为只会打捞出一些碎片。而现在出现的东西,不但没有缓解调查压力,反而还产生了新的谜团。
“我们很多人都怀疑,在这次灾难性故障、这次内爆的情况下,很多部件都会解体,特别是非钛部件,(而现在的状况)会让调查变得更加困难,”水下调查者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马多克斯 (Tom Maddox)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打捞上来大块部件不足为奇,因为钛部件能够更好地承受灾难,而较弱的碳纤维部件(包括船体)更有可能被压成碎片。
此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认为,船体可能会在事故中破碎成“非常小的碎片”。“如果我必须把钱花在调查结果上,那么潜艇的致命弱点就是复合材料圆筒,它是人们所在的主船体,”身兼深海探险家和潜水器专家的卡梅隆这样解释道,“每端都有两个钛制端盖。它们在海底相对完好。但那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圆柱体现在只是很小的碎片。一切都被塞进了其中一个半球。很明显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调查公司的马多克斯认为,现在必须尽可能地将每一个打捞上来的部件拼凑在一起,才有可能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为此调查难度会很大,“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也很可能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此外马多克斯也强调称,不保证所有的碎片都能被找回,但他们会尽可能地通过检查线路、管道等,发现是否存在压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