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鞋开胶、脱底该怎么办?
鞋底在徒步或长程旅行途中脱落,是件十分恼人的事,而且还很危险。这种情况往往令人不知所措,但又屡见不鲜。造成鞋底脱落的原因来自于材质的自然老化,任何品牌的鞋子也无法避免。
来回答关于这种情形最重要的几个问题。
鞋底为什么会脱落?
问题在于中底。顾名思义,中底是位于橡胶大底和鞋身之间的构造。中底的作用在于减少双脚踩踏时所受的衝击,提供持久的舒适性。大部分的登山鞋品牌会采用PU(聚氨酯)来制作中底,因为PU对物理衝击的吸收效果极佳,而且变形率低。
和大部分的材质一样,久而久之,水气总是有办法渗透到PU材质里。只要一点点水气就能引起化合物的化学分解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水解。在这个自然发生的老化过程中,材质受化学反应影响开始分解,产生孔隙。
图片由上至下:内底、中底、大底采用贴合构造的登山鞋,大部分鞋款均有PU制的中底和后跟垫。
中底的材质含有软化剂。水解会使软化剂逐渐挥发,导致PU材质变硬、出现更多孔隙,到了一定时间就开始碎裂,严重时可能完全崩解。如果鞋子已经因水解而受损,穿着出门去徒步,橡胶大底就可能和中底分离,导致鞋底整个脱落。
“水解不是材质的问题,也不是制造上的缺失。”如果鞋底开始脱落,这是自然老化过程的结果,在其他材质(例如汽车轮胎)也很常见、无可避免。
时间是重要因素:水解不会发生在新鞋身上,旧鞋才有这个问题。到底要多旧?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底出厂约六到七年就会显现老化过程。由于使用者身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差异,有可能缩短年限。
你无法停止时间前进。但是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你可以控制的,而且方法很简单。
如何预防鞋底分离
除了老化之外,另外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你可以控制的:正确存放以及经常使用。
存放不正确会造成水解。假如没有正确存放鞋子,水气就容易进到中底。高温也会加速PU分解。这是为什么登山鞋一定要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并且确认存放地点不会过热(不要靠近热源)。鞋子使用过后一定要完全干燥才能放进鞋柜或地下室。
时间会对鞋子造成伤害。
第二个因素是活动。导致PU分解的原因并不是太常使用,反而是不常使用。鞋子愈不常穿,鞋底就愈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脱落。如果鞋子处于闲置状态,存放过程中就会开始变质,中底材质更可能出现极细裂痕的情况,使得水气或紫外线等容易加速分解的成分得以渗透。反之,经常使用和活动可以维持PU的弹性,预防细小裂痕出现。
诀窍:常穿有助于预防材质老化。
如何辨识水解现象
初期形成的细小裂痕难以用肉眼辨识。而且水解的过程发生在中底内部,从外观几乎看不出来。
尽管如此,你还是应该不定期仔细检查鞋子,尤其已经一阵子没有使用更要检查。假如看到中底有分解或脱落的迹象,表示老化过程已经进行到后期了,这时候就不应该再穿这双鞋子去徒步。
图中可以从外观清楚看到后期的水解现象。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水解发生在看不到的中底内部。
接着,你可以做压力测试,找一个突出但不尖锐的物体(例如钥匙),用中等力道往中底或是后跟的部位按压,受压点应该会微微凹陷然后回弹,这表示鞋底仍然具有弹性;如果没有,表示鞋底有可能硬化了。
接下来的方法比压力测试更重要。如果登山鞋已经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好几年),就要利用日常活动时检查鞋底状况是否良好。鞋底在自家附近散步时脱落,总比在荒山野地里脱落要来得好,毕竟走到半路是很难修补的。
诀窍:如果登山鞋已经闲置多年,请测试鞋底是否仍然牢固。
途中紧急补救
想像徒步途中鞋底突然脱落。也许你人正在某个穷山僻壤,怎么办?你该做些什么来撑到下一个目的地,或撑到平安返回呢?
虽然网上可以找到关于鞋底分离的讨论和黏合鞋底的教学,但是没有人会带着胶水去徒步吧。况且,如果鞋底真的脱落了,再好的胶水也很难把碎裂的中底黏合。
利用胶带临时补救
“紧急情况下只能用胶带固定鞋底。每当我要从事长程徒步活动前,一定会在登山杖上捆一些大力胶带,预防紧急情况发生。”
如果是在一日徒步途中发生鞋底脱落,也许可以带点胶带,这样应该足以撑到回家,接下来就是考虑换底的时候了。
帮登山鞋换底
顶级登山鞋一般采用所谓的贴合构造法(CEMENTED CONSTRUCTION),或者采用双线缝制(DOUBLE STITCHING)。这两种结构的一大优势,当鞋底已经长年磨损,而鞋面依然完好时,你可以在不改变登山鞋结构的前提下更换全新的鞋底。
如果你的登山鞋因为水解导致鞋底脱落,可先将旧的大底和中底清除干净后,再黏合新的中底和鞋底,换过底的鞋子几乎就像全新的一样。
换底可以为已经穿过、穿起来舒适的登山鞋延长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