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盛赞:“中国贵州省,20支村民队参与的‘村超联赛’首场比赛已拉开帷幕,吸引数千观众到场观看。伟大的激情,伟大的比赛!”
谁能想到,继台盘村“村BA”火出圈并打出全国版图之后,贵州榕江村“村超”比赛又贡献了很多名场面,让人再次为乡村体育赛事的魅力而惊叹。作为由乡村社区自发组织的比赛,“乡村足球之夜”中既有由衷的喝彩和欢呼,也不乏比赛的拼搏与激情,更具备一种独特的乡土亲和力与人文情调。
而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是,“村超”“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为什么如此红火?手提塑料袋、爬上梯子完成比赛评论工作的著名解说员韩乔生的话很有代表性:“走遍世界各地,报道了包括世界杯、奥运会等很多不同的比赛,真的和榕江‘村超’联赛大不一样。这里的比赛太接地气了!”
一句“接地气”,道出了“村超”能够凝聚人心的奥秘。我们看到,比赛前后,有挑着土特产品入场的“啦啦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有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展示;整个比赛过程中,舞者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起多耶舞更是带动起全场狂欢。人们一圈圈旋转跳动,是最“旋”民族风,也是心与心相连的文化符号。
不仅是因为“接地气”,能真正“聚人气”也是“村超”得以出圈的重要原因。
首先,贵州体育文化底蕴丰富,群众性体育传统悠久。正如“村BA”的前身是贵州省台盘村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村超”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足球热”从广西大学校园传到河边的河沙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力支撑。“村BA”和“村超”在当地都有一套稳定且行之有效的赛事组织和执行体系。这些赛事由当地政府、村委会、民间团体和村民共同参与和执行,官方和民间的双重互动,为当地特色民间体育比赛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此外,对体育的热爱让一切有了可能。借鉴台江县“村BA”的办赛经验,榕江县“村超”也坚持开放办赛。不收门票,不拉赞助,村民自己当办赛主体,与当地相关组织携手,分工协作。在这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已是村民们的共识。从二十年前自己拿着锄头在河边挖足球场,到现在全县有十四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标准足球场地,这里对足球的热爱从未曾改变。
榕江“村超”是真正的全民参与、全民热爱、全民狂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榕江“村超”不仅展示了中国足球的希望,更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场景。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贵州凭借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体育赛事从静谧山区走出,让全国需要,让世界看见。我们为“村超”弘扬体育文化内涵,贯彻全民健身的理念而感到高兴,也更希望,这样广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赛事能多出现在一些乡村和城市,再多增加一些老百姓的参与。
风物长宜放眼量,将贵州经验推广到全国其他省份需要下功夫、动脑筋,不能照搬照抄而应做到合理借鉴。关于组织基层乡村体育赛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的相关通知已经明确,组织形式自定,不作硬性要求,鼓励各地将赛事活动与农事农季和民俗节庆相结合。
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必须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乡村振兴受益在群众、主体是群众。可以借助一项足球联赛,也可以借助一项篮球联赛,又或者是一串烧烤。总之,它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无论怎样,它们的指向是共同的,那就是新时代农民不断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