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和界面新闻6月13日援引印度媒体消息源称,印度执法局在6月9日已经发布文件通知,正式指控小米在印度境内的分公司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
此前,印度当局就已经根据该指控,将小米公司共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进行冻结。据资料统计,这笔被冻结的资金,是印度当局执行扣押数额最大的一笔,而这一次印度执法局下达通知进行指控,被指印度当局将正式没收小米公司被冻结的48.2亿元。
对待此事,小米方面进行了回应“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这件事还要追溯到去年5月,印度指控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国外实体非法汇款。印度方面认为,小米印度只是印度手机的贸易商和分销商,这些印度生产的手机并未从国外获得实质性的服务。印度当局认为,小米向国外支付专利许可费等手段是将外汇转移出印度的一种工具,而印度亦因此冻结了小米高达555.1亿卢比资金。
对此,小米也进行了反驳,比如在印度执法局执行的扣押数目中84%的金额,都是小米支付给高通公司的特许专利费。
虽然小米公司十分配合,积极与印度各方协调处理此事,但是印度当局的做法令人十分失望,印度当地的法院一次次驳回小米的申诉。最令人不解的是,印度执法局此前对小米被冻结的资金处理结果只字不提,不免让人怀疑是印度欲在风声小了后,将这些资金装进自己国库,这简直就是公然“抢劫”。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运作不仅仅是企业的单一行为,更是各种复杂的博弈。由于各国之间文化水平不同,法律法规有差异,甚至是政治方面都有冲突。这就让一些跨国公司出现了被不公平对待,甚至被有意打压的局面。
这一次印度针对小米印度公司的指控,其中有许多分歧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印度当局的做法却十分鲁莽,此举必将破坏外商投资环境。
可笑的是,在近期的G20发展部长会议上,莫迪居然恬不知耻地盛赞印度数字化和技术发展成果,要为稳定企业发展加大投资,还要号召G20成员国学习印度经验。不过与莫迪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经商环境令人担忧,一份资料显示约2783家外资企业因为印度政策压力而选择关闭。
而在针对中国企业方面,印度的做法尤为激进。不得不怀疑,印度对中国企业的非法审查行为是否是在效仿美国要与中国“脱钩”?
近年来,印度对中国企业进行审查的行为确实频繁发生。仅仅是2022年以来,印度当局就对超过500家中国企业进行审查。这种行为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猜测,其中一个猜测就是印度在效仿美国要与中国“脱钩”。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友好,两国在边境问题上存在争议,印度也曾经因为摩擦事件,转而对中国企业采取制裁措施。
小米作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代表之一,其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不容小觑。印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在小米业务不断发展之际,印度却没收小米高达48亿资产。有分析人士指出,莫迪是想要借此机会将小米从印度赶出去,以此来推行自己的本土化市场。
只不过,印度这种举动只会让外界更加失去对印度市场的信心。印度这些年一直在做着大国梦,要想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就必须海纳百川,在全球拥有众多经济伙伴才行。
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市场的国家,拥有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但是,印度的投资环境却一直备受诟病。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在整个国际上都是骂声一片,在国际标准普尔等一些评价中信用等级都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
印度为了保护自身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其他国家在印度投资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例如,印度肆意加税、以各种名目罚款、滥用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政策等,这种做法导致很多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后不得不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挑战,WTO也有多起关于印度的诉讼。
另外,印度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相对不稳定,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政治上,印度的政治体系比较复杂,不同政党之间的博弈也较为复杂。这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阻碍。经济上,印度的市场还比较不成熟,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市场结构较为松散,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保障。
总的来说,印度的投资环境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印度政府能够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投资环境。对于那些有意在印度投资的企业来说,需要谨慎对待,并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