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南长沙望城县计划修建一座大学城,地址选在“蚂蚁山”;施工队进驻不久,居然挖出了几块大青砖,“难道蚂蚁山上有古墓?”
顾名思义,“蚂蚁山”就是个小土丘,这里既不是“风水宝地”,又没发生过历史大事,怎么可能有“砖墓”呢?
可谁也没想到,“蚂蚁山”上确实存在一座明代大墓,墓主虽然不是什么历史名人,但奢华程度丝毫不输古代官宦,仅一块“金锭”就价值430万。
初时,既然发现了“墓砖”,施工队只好暂停工程,随后考古队也赶至现场;经专家鉴定,这几块“墓砖”的年代至少距今6、700年,大约为明朝中后期的产物。
理论上来讲,“蚂蚁山”没什么特殊的,即便有墓也是古代的平民墓;古代“平民”一般是用不起墓砖的,这已经说明了墓主人的尊崇身份。
后经勘查,考古队惊奇地发现,这座墓的规模远超预计;如果按规模来看,这座“砖石墓”的主人怎么说也是王侯级别的人物。
既然是“王侯级别”,专家开始细数明代时期,分封至长沙的王爷;史载,分封至长沙一带的明代王爷,主要有四个,即:谷王、吉王、襄王、潭王。
谷王、襄王、潭王因各种原因,最终没能下葬长沙,只有吉王传了几代,但也有好几位葬在长沙跳马镇;如今发现的古墓,位置在长沙望城,这里葬的会是哪一位“吉王”呢?
当然,此时还不能确定墓主人就是“吉王”;但根据规模,多数人心里已经预判为“王爷”了。
这座墓是典型的“竖穴砖室墓”,这些墓砖可不一般,间隙中竟然夹着用松香和石灰制成的“松香层”。
提及“松香”,其珍贵程度不用多讲了;即便到了今天,“天然松香”也是一种奢侈品。
放在古代,“松香”就更是王侯贵族的专属用品了,如今竟然以“松香”建墓,这又一次凸显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遗憾的是,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还是发现了墓顶上的盗洞;其凿开砖石,直达墓室,“难道这座‘准吉王墓’已经被人光顾过了?”、“还有没有继续发掘的必要?”
此时,考古队员们看到盗洞,难免有些懊丧,就在此时,有人发出一声惊叹。
原来是一名帮忙发掘的工人,他发现了一尊石质“佛塔”。
怪了,此时还属于封土层,这里怎么可能出现“佛塔”呢?如果这是祭祀用品,那么应该出现在地面上,又怎么可能出现在“墓中”呢?
经仔细观察,这尊“佛塔”其实是由一圈石块保护起来的;扒开一圈的石块,“塔”的全貌终于露了出来,可就在这时,天空中“咔嚓”一声闷雷。
这声雷着实吓人,更奇怪的是,随后的瓢泼大雨竟然只下在考古区域,难道“老天也不想让人打开这座古墓”?
这么想的仅限于帮忙发掘的工人,这些都是附近村镇的普通百姓,有些岁数还不小,这么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考古队、专家等一点不奇怪,这种事他们见得多了;因此,这场雨并没有影响发掘工作,随后“佛塔”也被打开。
准确地说,当时这尊“佛塔”处于墓道的位置,说是“墓道”,但窄小的就像一条沟,这样的规模与这座大墓格格不入,难道是古人为了防盗,故意将墓道修成“寒酸”样子的?
这一问题还得用“佛塔”来解释。
自古“十塔九地宫”,如今这座“塔”虽然处于地下,但里面一定有宝贝。
果不其然,考古队打开石质“佛塔”,里面还有一尊“小塔”,打开“小塔”,里面还有一个黑漆函,四角卡着佛塔内壁,泡在积水之中。
数百年前的古墓,出现积水并不奇怪,但漆函上的“锁”早已锈蚀得打不开了;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宝贝呢?由于现场条件有限,这件漆函被送至研究所,其余人继续留在现场发掘。
没多久,研究所传来消息,“漆函”被打开,里面藏着数本佛经;这些经书可不一般,里面的文字竟然是用金粉写的,而且还有“朱批”的痕迹。
说白了,用“金粉”写字已经够尊贵了,里面居然还有“朱批”,这明显是皇帝才有的资格啊!
所谓“朱批”,特指皇帝用朱砂笔墨,在奏折一类重要文书上所作的批示;说白了,“朱批”是古代帝王的专属,出现在“佛经”上,其尊崇地位可见一斑。
专家推测,这些“金粉朱批经书”,应该是皇帝御赐之物;有资格将“御赐之物”当作陪葬品,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为“王”级了。
就在研究所打开“漆函”的同时,现场发掘也没有停止,而且又出现了令人惊诧的情况,考古队发现了“墓志铭”。
“铭盒”上刻有六个大字:张氏妙寿之墓。
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连专家都预判这是一座“王爷墓”,怎么可能出现“张氏”呢?
不用多想,“张氏”指的是一个女人,肯定不是“王爷”,难道是“王妃”?也不太可能。
理论上来说,即便是“王妃”,也该有朝廷的正式封号,而且一定会出现在墓志铭上的,这是一种荣誉。
但如今发现的“墓志铭”上,竟然没有任何封号,这么不合规矩,肯定不是“王妃”。
说“不是王妃”,似乎也不准确,因为这座古墓虽曾被盗,但考古队还是发现了金、银、铜、铁、玛瑙等珍贵文物。
尤其还有不少特制的“束腰金锭”,这种东西,在明朝属于典型的“皇帝御赐之物”,而且只能出现在藩王手里;如今,这样的“束腰金锭”,仅是一块就价值430万。
出现“束腰金锭”等贵重陪葬也就罢了,墓室中除了主人遗骸外,居然还有另外两具遗骸;也就是说,墓主用了“人殉”来陪葬。
这是什么样的高规格?
说这是“藩王墓”也不夸张,但墓志铭上的“张氏”又该怎么解释呢?
这样的场景,连现场专家也糊涂了,答案只能继续从“墓志铭”中寻找。
打开“铭盒”,里面记录着墓主人的一生,通过解读,专家这才确定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张氏”既不是“藩王”,也不是“王妃”,而是明谷王的“乳母”。
古代大户人家养“乳娘”很普遍,虽然是仆从身份,但地位特殊;古人“以孝为先”,乳娘有哺乳(养育)之恩,相当于第二位母亲。
显而易见,“明谷王”与“张氏”感情深厚,尊称为“母”,这才将其厚葬于蚂蚁山。
但是,“乳娘墓”中又是佛经,又是金锭,甚至用上了人殉,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