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
从网络舆情诞生起,就存在网络舆情内容与现实的关系、情绪化与理性化的关系、谣言和流言的关系以及与此相伴的网络舆情不同寻常的特点,根据网络舆情的信息来源与传播方式、网络舆情的事件导向、网络舆情持续的时间、网络舆情的情绪表达、网络舆情的信息完整程度,可以把网络舆情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舆情的自发性
互联网是完全自由开放的,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空前自由表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人皆可自由自发地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评论者。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后,网民均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自主发表意见,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二.网络舆情的指向性
谢海光等将舆情核心元素分为热点(热度)、重点(重度)、焦点(焦度)、敏点(敏度)、频点(频度)、拐点(拐度)、难点(难度)、疑点(疑度)、黏点(黏度)和散点(散度)10个方面,他们认为热点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基本判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舆情都是和某一具体舆情事件相对应的,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三.网络舆情的时效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我们看到网民强烈的参与意识。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另一方面,由于事件频发,社会热点不断涌现,一个舆情事件正常持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新发生的热点事件很快就掩盖了对此前事件的关注与讨论,网络舆情不断呈现“潮涌”的现象。
四.网络舆情的情绪性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情绪在互联网上的表达,因此情绪化必然成为网络舆情的最显著特征。基于价值判断,国内不少学者在实践工作中对网络舆情冠以“正面、负面和中性”来进行判别。
五.网络舆情的片面性
“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能够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一方面,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只是社会舆情的局部而不是全部。由于网民信息获取的片面性、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因素限制,网民的信息很容易出现失真与舆论的失控,近些年已经发生的多起网络谣言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切网络舆情都是社会存在的片段反映而不是全部。了解网络舆情这个特征也是全面把握社情民意、正确处置网络舆情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