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三不向,睡床三不放”这句俗语,分别指民居开窗户和安放床的一些禁忌习俗。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民居建筑材料、式样、生活条件、思想观念的不同,开窗和安床会有不同讲究。主要分为传统民居的开窗安床和现代民居的开窗安床两种类型。
1、窗户三不向
窗户指墙壁上或层顶上建造的洞口,也就通气透光的装置,墙壁上窗户叫壁窗,层顶上的窗户叫天窗。
窗户从本意来说,分别指窗和门,后来在民间口语演变中,窗户不再包括门,而是单指窗。
从民国时期开始,我国有很多有识之士就开始研究古民居建筑,并对我国古民居进行过调查,并撰写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
很遗憾的是,当时研究者可能是因条件有限,或者是因受研究对象的制约,研究人员大多认为,我国古民居留存下来的最早从明朝开始,宋元以前的民居已基本不存在。
因此,古民居研究者只能从宋元时期,留下的文献资料来研究,没有实物可供参考。
凡事都有意外,在湘西南大园古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列入第三批我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就还保存完好的宋时期的一座古民居。
据有关方面的专家的粗略鉴定,这座古民居历史应在800年以上。具体是宋代的古民居,还是元的古居,没有人继续作进一下的研究。
这座古民居房屋内为一层木结构,四架三间(当地俗称四排三间)的正屋,外面四面均砌有封火墙,前面的封为墙中间开了房子中唯一的一道门,也就是整座房子只有一个进出口。门的两边设置了两个窗口,也是这座房子仅有的两个窗子。其他三面既无门也无窗。
此古民居被当地村民形象地称为“燕子屋”,也就是类似于燕子所筑的巢穴一样,只有三面全封闭,只在前面有一个出口。
从这座宋元时间的古民居来看,古代乡村民居的“窗户”指的就是窗子和门。窗子和门所开的方面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才有“窗户”一词。
“窗户三不向”,在宋元时期乡村民居,应该指不在房屋的左右和后面三个方向开窗子和门。
这种“燕子屋”优点是像一座堡垒,可防盗和野兽,比较安全。其缺点是不透气,不采光,屋内光线很暗。
大园古村还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古民居正屋,但在建筑结构上已采用仿徽式建筑结构,封火墙由四面改为三面,即房屋的左、右、后三面为封火墙,前面不再砌封火墙。正屋也从一层改为二层,并在正屋两侧配有两层的厢房,形成三合院,也有在前面西有两屋的倒座房,形成四合院。
一般来说,正屋所开的窗户要讲究一些,厢房所开的窗户主要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要随意一些。
正屋前面的门有的增加为三道,即堂屋两扇对开的大门,堂屋左右开间各开一道单扇小门。但有的房屋仍然只有一道。
窗子从两个增加到四个,也就是堂屋开间的大门左右各一个,堂屋左右开间各一个。左、右、后三面依然不开窗子。改进的地方为砌有“砖眼”来通气采光。
所谓“砖眼”就是在房屋左、右、后三面的砖墙上,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开一个稍微大于一块老式砖那么大的小洞眼。
比如,如果老式砖为三六九砖(厚三寸,宽六寸,长九寸),那么所开的洞眼刚好能够塞入一块三六九砖。通常来说,这种“砖眼”为竖砖形,上下为长,左右为宽。一座房屋有数个到十多个不等。
过去民居封火墙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防火,如果邻居家发生火灾,通过砖墙可有效地阻断火源,同样,如果自己发生火灾,也可阻断火源危及邻居。
如果在房屋的三面封火墙开窗,就起不到“封火”的作用,火灾可能过窗口蔓延。
而在封火墙上留有“砖眼”,既能够起到窗子的作用,可让室内通气采光,又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可从里面用一块砖塞进去堵起来,也可以外面一块砖塞进去堵起来。
这种“砖眼”对气温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果室外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大或太干旱时,都可能通过打开或封闭“砖眼”来调节。
这种“砖眼”还有很好的防御功能,整座房屋就像一座碉堡一样,既可观察外面的情况,又可对外发起攻击,还要躲避外面的进攻。
通常来说,民间不把这种“砖眼”视为窗户,更不会纳入民间“风水”习俗中的窗户范围内。
因此,这类的古民居“窗户三不向”,依然是指古民居中正屋的左面、右面和后面三个方向开窗户。
从我国传统民居来说,正屋的屋后不开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民间有俗语说:“门前不栽树,屋后不开窗”,指的就是正屋(正堂、主屋、北屋)。
现在保留的一些传统民居中的正屋,前后左右的墙上都安装了窗户,大多是后人改造时加装上去的。
现在民居,比如农村楼房,因窗房的建筑材料和思想观念与过去不一样,房屋怎么开窗房的也大不一样。
现在民居开窗房的选择因素,主要是根据房屋通风采光,以及周围环境、个人喜好来决定,以不影响居住者的情绪来衡量。
以农村民居为例,人们不喜欢开窗看到坟墓、庙宇、垃圾场、养殖场等,也不愿意看到路冲、水冲、塔、电线杆、大树等。还有的人喜欢早晨的太阳能照进房间,不喜欢下午的太阳照晒。如此等等。
这样说来,“窗户三不向”中的“三”,就不仅仅指三个方向,或者三种事物了,而是一个概数。
2、睡床三不放
“睡床三不放”指在房屋内如何安放的问题。这种说法,主要是指传统的民俗禁忌。
民间比较忌讳的通常是与丧事有关的一些做法,老人去世后,遗体在家里向哪个方面摆放,人们就忌讳睡觉的床按相同的方向摆放。
床的摆放方向,通常指床头和床尾的摆放方向,也就是人在床上睡觉的方向。
我国很多地方传统习俗,人快死时,有把老人抬到堂屋(正堂)断气的做法,也有的地方在老人去世后,把老人移到堂屋(正堂)的做法,等候入殓。
如此,在传统民居之中,老人将死或去世后,所躺的方向,或草铺或木板所对的方向,正向是堂屋的门和窗房,同时也正好是横放在房屋梁下。
由此,民间忌讳睡觉的传统老式床放在朝着门、窗、横梁下,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睡床三不放”,即不要对着窗户安放,不要对着门安放,不要安放在横梁下面(又叫驮梁睡)。
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联想式的禁忌,当然没有道理可言。
现在民间,很多人用上了新式的高低床,又住上了新式楼房,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一些人把床对着窗户安放,尤其喜欢对着落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