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三位宇航员前往天宫号空间站执行任务,到今天已经有五个多月了,已经很接近原计划180天的服役时间了。所以,这意味着“空间站出差三人组”马上就要返回地球了。
从本周开始,三位宇航员将开始进入返回准备阶段。既然是“回家”,那免不了大包小包的带东西,不过他们即将带回来的东西,与我们普通人出差带的东西可不一样。那么航天员从天宫号空间站回地球,会携带什么行李呢?
我们普通人出差返回无非是衣食住行上的东西,可航天出差可不一样,航天货包可是“包罗万象”,而其中“种子”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种子可不一般,这些种子是上天的时候带上去的。它们跟着宇航员在天上转了半年,这会儿再带回来,在经过科学家们改良培育后,然后进行种植,这就是我们平常听过的“太空育种”技术。
“太空育种”又叫“空间诱变育种”。空间站上具有微重力环境,再加上“交变磁场”以及太空中普遍存在的“高真空、强辐射”等特征。普通种子的DNA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就会发生断裂,然后愈合。
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个“愈合”过程来进行太空育种的。和我们常规理解的愈合不一样,DNA断裂后的愈合,并不是从哪里断就从哪里接起来,而是会发生“倒置、重复”等基因错位的情况。
基因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物种的性状,因此这种“错位”导致的基因突变对种子而言就产生了无数的可能。
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植物特性很可能会因此得到加强,比如植物的耐旱性,植物会变得更容易在干旱地区生长。而一些对人类没有用处的植物特性也可能会削弱,比如水稻长得太高就容易被风吹倒。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先后将40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或种苗送上了太空。经过优中选优,目前已经被允许推广使用的已经有200多种了。
为啥大多数种子或者种苗都没有被推广呢?因为这些种子大多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异或者是产生不利的变异,真正产生能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往往只是少数,而且即使是在有利变异中,科学家们还要对此进行严格的选拔考验,以免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危害。
举个“太空育种”的著名例子:太空香蕉。相比于普通的香蕉,太空香蕉的产量更高,生长周期更短。而且这还不是最优秀的,最厉害的是,太空香蕉的耐旱性大大增强,这意味着香蕉的种植地已经不仅限于像海南这样的热带地区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初步在大连这样的东北寒冷地区种植香蕉了,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除了太空香蕉外,还有太空蝴蝶兰,它们的颜色更加艳丽,形状也更加好看。还有太空芦竹,与普通芦竹相比,它的根茎更深,更加抗倒伏,而且抗盐碱,能在环境较差的土壤地生存,长得也更高,可以抗风护堤,不仅如此,太空芦竹的叶茎还可以提取出酒精,是很好的可再生工业原料。
有人会说,凡事有利必有弊,种子跟着宇航员在天上溜达一圈就这么厉害,那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
很明显这个担心的多余的,这些种子身上发生的基因突变都是“自体基因”的重新排序,并不涉及到基因剪辑,也不涉及到其他物种的基因杂交。这种“自体基因”的重新排序可以理解为人工加速了自然选择的过程,我们只是选择了其中优秀的性状。
如果人类不加速这一过程,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其实也会出现,只不过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物种,并不会产生什么危害。
随着“月宫一号”等太空项目的推进,未来科学家们不仅仅会进行植物维度的太空育种,还会在太空中养鱼,进行动物层面的太空育种。
也许,今后的“天宫课堂”内容将更加丰富,天宫农场和天宫牧场也许都会成为其中的一环。所以,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宇航员们即将在4月返回,他们将为我们带回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平安降落,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