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我们走进坐落在滇池东岸的千年渔村河泊所,只为见证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贝丘”遗址。
走进村子,在一所所还没有被重新建造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地镶嵌着白色的螺蛳壳。那些在用螺蛳壳建盖的老房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很是热情,看着我们又是好奇地东张西望,又是拍照留念,就赶忙过来问这问那,为我们当起讲解员。
可以说,河泊所村几乎就是一座托起在螺蛳壳上的村庄,地下是、墙面上是、庄稼地里也是满满的螺蛳壳。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河泊所呢?村中的老人说,古代这里是滇池东岸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官府还在这里设置了管理滇池和河流的衙门叫“河泊所”,这个机构类似于现在的滇池管理局。
在我看来,这些螺蛳是有生命的,它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和人世变迁,即使成为化石,也在天天和我们在一起。我在村子里走过巷子、田地,又拜访了关圣宫、老茶馆、老水井、龙王阁、望海楼等一个个地方,抬头低头间,好像都有无数螺蛳壳化作的眼睛在打量着我。
这些堆积成山的螺蛳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晋宁是滇池渔猎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发源地,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晋宁的先民还曾经把螺蛳和贝类作为赖以生存的主食,他们在滇池中采螺捞蚌,生生不息,漫长的岁月过后,大量被食剩的贝壳和螺蛳壳被抛弃并堆积在村子边上,长期以来堆积如山,形成了贝丘,又和泥土混合,沉埋地下数米之深。成为今天我们认识和了解那段遥远而缥缈的历史必须破解的密码。
由于贝壳中含有钙质,致使能形成化石,往往几千年能保存完好。在贝丘的文化层还中夹杂着各种食物及烧柴用火的残渣以及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品,还往往同时能发现房基、窖穴、水井和墓葬等遗迹,涵盖了石寨山文化(滇文化)时期、汉文化时期至明清时期。现晋宁上蒜镇的石寨山、河泊所、西河村还保留着较多的贝丘遗址,以至于当地村民取土筑墙建盖房子以后,墙壁上夹杂着大量的螺蛳壳和贝壳,成为一道特有的景观。
村中心的老茶馆,也是老年人活动室,这里以前叫关圣宫,现在里面还供奉着关公大帝的神像。开茶馆的老人说,这里每天都会的六七个老人来喝茶、打算、聊天。关圣宫,这座历经沧桑的老房子,现在还做村里的老年协会、医务室。其地基上的大石条上还有雕刻有滇池民间传说图案作为装饰。在村子里,即使是一座祈求风调雨顺的龙王阁、一眼老水井和井台上石头做成的洗菜盆,以及路边上一个废弃的石磨、碾砣、石研臼都能看出这村子的古老与文明。
一个老人对我们说:“儿女们都建盖新房子搬迁出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还守在老房子里。”看着村子里越来越多的砖混结构的新房子,以及越来越多被拆除重建的螺蛳壳房子,我在想,也许,这些老人就是最后的螺蛳壳房主了,如果不加以保护,几十年后,这些老人将和他们的螺蛳房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