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一个叫邓大泉的女子伙同情人谋杀亲夫并且妄图夺取其家产。
她身为彼时贵阳亿万富豪文魏的妻子,因缺少丈夫的陪伴就随意出轨情人,后来事情败露便在情夫撺掇下杀害了丈夫文魏。
此事一出引起民众极大的愤恨,一方面是因为毒蝎妻子邓大泉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是她杀害的是一个行善乐施的好企业家!
那么,邓大泉仅仅是因为想和情夫永久在一起而谋害了丈夫吗?而其丈夫文魏对她是众所皆知的“宠溺”,如果又只是为了财产杀之岂不多此一举?
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来观察这起案件背后的故事……
01 男才女貌的童话下,埋伏着背叛的危机1976年,文魏出生于贵阳思惹村,1996年,20岁风华正茂的文魏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彼时17岁的女孩邓大泉,对方长相清纯甜美而很快俘获了文魏的心。
文魏可以说对邓大泉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迅猛的追求攻势。
而邓大泉对眼前这个一表人才又家境富裕的男孩也是颇为动心,她还发现在文魏身上没有富家公子哥的那种傲慢和游手好闲。
所以他们的恋爱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坠入爱河的两人也令旁人很是艳羡,纷纷称赞他们是男才女貌,天生一对。
在他们八年的爱情长跑中,文魏在父亲相帮下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2002年4月,当父亲得知家乡本地有个杨姓的煤矿老板要公开出售煤矿的消息时喜形于色,极有商业头脑的他马上斥巨资买下了他的煤矿。
他把这座煤矿交给儿子文魏打理,并拜托杨老板让文魏跟在其旁学习相关的煤矿经营知识。
很明显,文魏也继承了父亲敏锐的头脑,他在2003年接管了煤矿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后,生意做得越发红火。
2004年,恋爱进展顺利的文魏打算和邓大泉结婚,他也是极尽所能地宠爱着未来妻子。
不仅送了她一套署名为“邓大泉”的大平层婚房,还赠送了她一辆马自达轿车,如此就方便妻子上下班。
他对未来岳母也是百般孝顺,当邓大泉母亲被查出有脑瘤后,是他辛苦地挡在邓大泉前面,为岳母的治疗出了不小气力。
这一切都能够看出文魏是个贴心的好丈夫、好女婿,他对邓大泉及其家人的悉心付出着实令不少女性羡慕,嫁夫如此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然而幸福平静的生活下暗藏着激流涌动。
邓大泉虽然也很喜欢这个多金又专情的丈夫,但她对一件事还是耿耿于怀,即一味扩张事业版图的文魏因常年出差应酬而无暇陪她。
这时,有个关键人物走进她的生活,这个人就是日后其情夫杨彬。
邓大泉和杨彬初识是在2004年,即文魏与她步入婚姻殿堂那一年。该年春天,文魏携妻子拍结婚照时结识了做煤车生意的杨彬,双方交谈甚欢而结下渊源。
后来,忙于生意的文魏很少回家,邓大泉虽然没有金钱物质的烦恼却还是觉得百无聊赖。
右一为杨彬,右二为邓大泉
“今晚又不是住在家里吗,我一个人在家实在太无聊了!”
“宝贝,对不起。矿上事情太多我又刚接手,只能常住在工作地……”
类似这样的对话发生过不止一次,为了生意奔波的文魏只能一次次无奈地拒绝妻子的挽留。
精神空虚的邓大泉如此一来就很容易接受来自杨彬“哥哥般”的关爱,而杨彬平时也没少带着水果等来和她谈心。
“好在还有你这个‘哥哥’关心我,你看看我家这么大一个屋多冷清!”邓大泉向杨彬抱怨着。
杨彬也回之体贴的话语:“大妹子,你看开点。你看你有吃有喝的有啥不满足?还有我这个朋友关心,已经不错了。”
久而久之,邓大泉便将杨彬当成了精神慰藉并出了轨。常常背着文魏往来的这对男女,日后却成为了文魏不曾想过的催命符!
02 惊觉妻子出轨而提出离婚,不曾想是祸端其实在和文魏正式结婚后,尤其是在2005年有了儿子之后,邓大泉想过收心回归家庭和丈夫好好过日子的。
她瞧着文魏抱着儿子兴奋的模样,心生愧疚之感,她思忖着:“我放弃了婚外情,文魏也会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家庭上吧!”
可家庭事业对于打拼的男人来说岂能两全?煤矿上要处理的事情极多,文魏不得不为之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他住在矿上的时间变得更久了。
长期的分居生活也使邓大泉对丈夫愈加疏远,不安分的心再次蠢蠢欲动起来。
而文魏更是不理解妻子为何变化如此之大,比如邓大泉会在不经商量的情况下拿钱去买宝马车……故而文魏和擅作主张的她吵了一架,认为她不尊重自己。
“不是已经给你买了一辆车吗?我们虽然有钱但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啊!”
“你知道什么,你明白我一个人在家有多无聊吗?既然精神上满足不了我,还不许我花钱买痛快了?”
诸如此类的争执时常发生,这也使得夫妻二人隔阂越来越深。他们彼此都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深刻反省,这就使得一件鸡毛蒜皮之事变得更加沉重和严重!
得不到慰藉的邓大泉于是再次联系上老情人,背着丈夫与之继续“甜蜜厮混”。
“怎么,你不是说过结了婚后就不来找我了么,又和他闹矛盾了?”杨彬明知道是什么情况却还是“贱兮兮”地问。
邓大泉只当他是情侣间的日常打趣,灰头土脸道:“甭提了,他永远不会有你好。”
当她说出这句话时已经被杨彬吃得死死的了,而邓大泉这样的错误认知殊不知也使自己的一生给葬送了。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总有东窗事发之日。
2006年6月的一天,出乎邓大泉意料,文魏很早就从煤矿上回了家。他在归程途中巧合地看到邓大泉的宝马车,其上坐着一个背对自己的男人且“一骑绝尘而去”。
男人碰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某事,于是文魏立马拨通邓大泉的电话。
“你在哪里?”文魏强压住怒火问道。
“啊,我……我在——”通话中,邓大泉支支吾吾答不上确切的地址,这使文魏万分恼火而让她立刻回来。
邓大泉开车来到文魏身旁,文魏将其一把拽下且骂了她一顿,伤心的邓大泉到这时也没有改过之心,反觉得丈夫变了而令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此后的文魏越发留意起妻子来,察觉到一些异常后他派出私家侦探跟踪调查,而侦探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残酷的事实摆在其跟前:妻子早已不忠于自己!
没法忍受戴绿帽的文魏决定和邓大泉离婚并直指她这种行为得净身出户。
这种打击岂是当惯了富家太太的邓大泉所能承受的?她不是放不下那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有钱好丈夫,而是可惜那些即将痛失的“金银财宝”!
想当然地,邓大泉慌里慌张地去找情夫杨彬商量办法,罪恶的种子自此埋下、生长……
03 文魏在妻子及其情人预谋下被害杨彬听闻后露出了凶残的本性,他在和邓大泉一阵商量后决定联手将文魏杀害并霸占其财产!
真是可悲可叹,那个被文魏捧在手心的妻子全然不顾十多年的感情而在密谋残忍弑夫!
邓大泉和杨彬分工明确地实施起谋杀来,前者负责出资10多万给“杀手”而后者负责组织策划该阴谋。
起初他们想一枪直接解决文魏,不过由于很难买到枪支而作罢,开始寻思他法来杀之。2007年7月底,杨彬找到一个狐朋狗友岳武力并托他寻觅合适的杀手。
左起为岳武力、周文瑞、廖寿友
很快,对方便找到了相关的“道上”朋友,杨彬他们便先给了这个杀手15万作为酬劳。
2007年8月,杨彬、岳武力以及周文瑞和廖寿友四人开始跟踪起文魏,他们或开着杨彬的车或坐着租来的车辆跟随着文魏并掌握了其生活轨迹,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机会下手。
同年9月19日,他们决定动手。该日凌晨1点多,杨彬等人守候在文魏每天的必经之路——花果园立交桥下准备一次结果了他。
三个多钟头后的凌晨4点半,文魏准时开着奥迪车来到桥下,杨彬他们立马开车撞向文魏汽车尾部并成功将其逼停。
可怜的文魏只当是发生了一起普通的车祸遂从车上下来,欲查看情况,可他这一脚下来却不知自己迈入了死神的大门!
四个穷凶极恶的男人也迅速下车且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砍刀,对着文魏一阵乱砍!文魏措手不及甚至都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这么被砍了11刀后倒在血泊中!
杀人犯们随即快速逃离命案现场,后尽管警察与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却没能挽回文魏的生命。
这个经营大型煤矿而身价上亿的富豪,这个生前乐于助人曾捐助好几所希望小学的善良的商人,就这样遗憾地惨死在自己妻子及其情人的手中!令人扼腕不已。
然而正道的光从未散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杀人凶手。
杨彬和邓大泉在从贵阳城区途径金阳的路上被抓获,其他犯罪人员则在各自逃窜地被一一抓获归案。
04 妻子情夫罪有应得,事件令人们对婚姻陷入深刻思索在审讯中,警方很是震惊看似柔弱的文魏妻子邓大泉也参与了这场谋杀案。
而当地人们得知富豪文魏被妻子所害亦是感到震撼甚至极度愤怒,那愤怒中夹杂着对文魏的同情,更是为这个伟大商人的遇害感到遗憾不已。
因为文魏在贵阳当地可是一个十足的大善人!他虽然身价不菲却一点儿也没有老板的大脾气,忙着挣钱之际常常热心赞助公益活动。
2004年开始,他曾每年捐助一万多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购买书本,承担他们的学杂费等;每年文魏还会以村里名义送给家乡思惹村近千名村民500斤的生活用煤!
孝道在其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逢年过节除了准备给村里的几个五保户孤寡老人送慰问金外,还会把一些村民和矿工接往自己家里一起过年,吃年夜饭。
可是“好人没好报”啊!村民们纷纷如此叹息道且要求严惩那些罪犯,而在2008年7月14日这天,贵阳中院也在百姓焦灼等待的目光中做出了公平公正的一审判决——除岳武力被判死缓外,包括杨彬、邓大泉在内的四人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均被判处死刑!
这件轰动贵阳城的惨案令全国人民唏嘘不已,只因妻子邓大泉那颗寂寞难耐的心就毁了多个家庭!
她和文魏彼时才三岁的幼子顷刻间变成了没爹妈的孤儿,对于孩子而言何其无辜?不知道邓大泉临死那刻有没有忏悔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舍不得这个儿子……
文魏和邓大泉不幸的婚姻也给了我们不少相关的警示:婚姻生活中一定要彼此体谅,如果文魏对妻子多一些守护陪伴,如果妻子对文魏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忠诚,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我们的传统易经文化认为女人为水而水为财,男人获得此“妻财”则是最为宝贵的!由此可瞧出,女人在家庭地位里是怎样一种重要的存在:一个贤内助可给丈夫助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反之若女人蛮横不体谅,则很大程度上会使丈夫“失财”——更甚者,如此事件中的邓大泉这类蛇蝎女人,明显是文魏此生最大的劫难。
夫妻间的有效沟通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彼此敞开心胸亮明态度则对方才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
婚姻之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夫妻之间仅剩猜忌和怨恨,那这座“围城”崩塌岂不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