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传统春节的欢乐氛围中展开的,这让全球的观众与参赛选手感受一场不同于“圣诞快乐”与“新年快乐”的喜庆,特别是感受到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竞赛与团结共存在的全新盛宴。在这样热闹的活动中,美国违背奥运精神的政治化行为最终只会成为冬奥会的冰冷背景。
2022北京冬奥会。图源:视觉中国
从台湾的角度看,自去年东京2020夏季奥运会,台湾艺人徐熙娣引发的“国手”称谓风波以来,到今年北京主办冬季奥运会,台湾选手黄郁婷引发了“队服”争议话题。可以预见:由于历史遗留的政治僵局未决,这种体育承载政治压力的结构暂时无法终结。
全球观众不易理解这种压抑到发酸的心理,黄郁婷本人也难以感知台湾前“民意代表”林浊水看见她掌旗入场时说的“扬耻国际”、“我们都很羞耻”,她不解何以有人对这个欢乐场痛苦万般,除非她能同病相怜。从她上传自己身着中国队服欢愉训练的画面看来,显然她不具备那种心理。
中国台北选手黄郁婷 图源:视觉中国
正因为如此,她才饱受“仇中”网军的攻击,加上她支持蔡英文的往事被揭开,也就不受“反独”民众待见。于是,她只能以一副委屈的面容参加冬奥开幕式。黄郁婷所属的代表队也因此成为开幕式上唯一呼应冰冷的小行列,这与场中乃至荧幕前的欢乐情绪形成不协调的反差。
或许,这就是台湾某些人所愿望的场景,稍微符合台湾官方拒斥冬奥会开幕式的原先设想。只不过,除了让世人看见台湾人上演“铁幕”般地不快乐、没年味以外,似乎什么也影响不了。
新的人类历史中心
其实黄郁婷答辩仇中网军的话,正如谷爱凌回应外媒关于国籍问题,都符合奥林匹克宪章中“体育与政治分别”的精神。只不过,那是对照于现实的理想。现实是,国际政治从未在奥运会中缺席,这次以美国为首的“不派官员参加冬奥会”的行为,就是现成的例子。反过来看,奥运会也是各个政治角力的重要场合,台湾政客热衷为奥运代表队“正名”,又是另一个例子。
从全球范围看,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划分冰雪运动前后两个时代的标志。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新华社资料图
相应于此,美国陈兵于其境外的东欧和乌克兰等地,并在台湾北部和东南方向的宫古海峡、吕宋海峡实施夺岛军演,且对台加售上亿美元军备的行径,对比当下中国主持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竞赛,这在政治上的意义就是重新划分世界版图为和平建设与破坏两个阵营。
也就是说,北京冬奥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形成了一个新的人类历史中心,由此区别的不是运动与政治,而是战争与和平、破坏与建设。这种历史中心的意义不是巧合,而是实力所致。以半年前的东京夏季奥运会为例,相隔半个多世纪后,日本再度举办奥运会,无非是想藉此重振国运。
但因为历史和政治路线的双重错误,日本早已成为美国的“附庸”,一如它跟随上述的“壮丽融合”夺岛军演;加上抗击疫情不力,草率完事,使去年的奥运会从开幕式到场地布置、从人事服务到硬设备都呈现衰败的景象,且事后的经济拖累取代了奥运红利,何来振兴?
然而半年后,在全球疫情和美国掀起新冷战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成功举办划时代的冬季奥运会,与会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领袖的人数,远超过去年日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兴衰对比立判。
北京:冬奥会期间,到访各国领导人互致问候。图源:视觉中国
这种成功,不仅表现在中国抗疫和举办奥运的能力高超于日本,更表现在中国国力的脱胎换骨、更上层楼。若从历史意义来看,这还可能是近五个世纪以来殖民主义海洋霸权终结的信号。
2008年夏季奥运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先进国欢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而中国也希望获得世界、特别是获得西方先进国家的肯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源: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已步入中国智造的位阶,由劳力升级劳心、由边缘走向中心。那些新旧海洋霸权国家难以克服由俯视转向平视中国的心理障碍,只好向美国队长靠边站。
作为美国的盟友,邻国日本也加入抵制行列,NHK等媒体仍比照去年在东京奥运会时称呼“Chinese Taipei”为“Taiwan”的报导。其实国际上未必分别“中国台北”与“中华台北”有何不同,即便在台湾社会也不常用“中华台北”或“中华队”。但后者拒绝“中国台北”的同时,却特别接受“台湾”的称呼,好像这样才名正言顺,即使自己的选手来自福建金门。
然而,奥运会作为全球盛会,真正赢得尊敬的标准是竞赛成绩和承办能力。这两样从去年东京奥运会到今年北京冬奥会,日本都不如中国大陆,台湾则不具备比较的条件。今年春节,大陆已有超过5000项重大基建开工,总投资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相形之下,冬奥场馆的建设投资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其经济效益却在可大可久可行的政策推进下,前景无限。
北京实现奥运理想的方式
这种底气就反映在开幕式了。今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固然是将“一起”置前,但整句话好像集结号,也就是寓意“我与我们”,其号召力体现在组合“小雪花”与“大雪花”的意象。
江苏南通:“迎北京冬奥 一起向未来”蛋糕亮相。图源:视觉中国
相较于14年前夏季奥运会以人海战术铺陈地大物博与悠久历史,努力标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呼吁式主题,其心理位阶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全球疫情的面前,今年冬奥会更多地是留白与自主,并有相应于这种高度的赛场和食宿科技作为支撑,高达112项的新科技运用于本次冬奥会的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服务上,数字人民币更已全面通用于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所。大有我自好山好水好吃好玩、任尔随意去留取舍的王者气度。
当压轴的中国代表队出场时,整个动态雪中红的画面映现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前,迤逦输送出彩陶艺术、周室朱红、汉代漆器、唐宋绘画、明清织绣,以及春联、窗花、福字、年画等“中国红”文化所汇聚焕发的喜庆热闹与未来图景。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图源:视觉中国
从各国参赛选手、特别是北美和欧洲选手通过TikTok等社交媒体反馈兴奋、轻松、赞叹的视频和图片看来,北京冬奥会本身的成功已超越中国竞赛成绩和承办能力的层面。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及、卡塔尔、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伊斯兰国家元首政要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的与会,则是以具体行动来否定西方政媒对新疆人权和种族话题的负面宣传。若从地缘政治来说,更凸显“一带一路”中陆权国家摆脱海权国家的制约、通过团结来谋求振兴的迹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道主选手所展现的王者气度。运动员手赠一个冰墩墩的心理位阶,就胜过千军万马、纵横捭阖,堪称倾国倾城的温柔能量,实现了周恩来生前所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外交艺术。无关输赢,是缘于胜过输赢。当短道速滑选手任子威被判罚而失去决赛资格后,他大方坦承自己犯的是“低级错误”,却赢得民众更多的鼓励。
正因为北京冬奥会超越了美国的政治化行为,让各国与会人员和全球观众认识到西方政治宣传的虚假性,这又巩固了中国作为和平建设中心的印象。
也就是说,“体育与政治分别”的新定义是,首先要问有没有超越政治杯葛对立的强大综合能力,唯有具备这种能力和意愿的国家民族,才能让彼此对立的世人改观,才可真正办好或共襄奥运,进而实现奥运精神。从“分别体育与政治”的崭新方式来讲,2022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两岸冰雪运动与台湾政治人物的痛苦
当然,一个新典范的横空出世,既可能赢得不同阵营成员的尊敬或归向,也可能逼使对立的成员走向极端,甚至以自我毁灭的演出来传达政治信号。正是在这样分野的标准上,判别了所有成员的奥运精神是否合格。
同时,新典范不是为了推翻奥运规章,而是要更好地实现奥运规章。比如关于主权国家队伍和非主权国家队伍的认定,自是要超越那些干扰奥运的政治因素,以贯彻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为准绳。就后者的标准来看,东萨摩亚、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等美国属地的代表队,正如同香港和台湾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奥委会实体,其称呼无法违背联合国与奥运规章。
位于中国东南方的台湾省有4位冰雪运动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只不过,这座热带岛屿上的民众不怎么认识冰雪运动,从事冰雪运动的人更是有限,何况还有无知无感无作为于冰雪运动的政治人物作梗。相较于此,大陆以其规模优势和科技优势促进冰雪运动在场地建设、义务教育、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相关产业和消费的空前发展。
作为奥运主场地,“水立方”和“冰立方”可以在20天之内互相变身,以供应不同季节的训练和比赛所需。为了冰雪竞速选手的需要,还导入航天科技“飞弹助推器”来训练身心对极限状态的适应。近3.5亿民众在有方向、有战略的政策引导下,自发性地参与冰雪运动。由于这些作为,才奠定本次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基础。
北京:“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冬奥场馆贯彻“可持续发展”。图源:视觉中国
多数欠缺经验的台湾人,自然不可能具备冰雪运动的感性认识。加上台湾媒体对于赛事信息的封闭、误导或传播版权的限制,除了极少数运动员之外,多数台湾人对于北京冬奥会也就跟着政客们无知无感无作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唯一有知有感有作为于冬奥会的事情,竟是把运动赛事政治化,而不是检视自己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与支持。
至于台湾政客对北京冬奥新典范的号召力,更表现出离奇的畏惧与痛苦。赵少康跟进台湾舆论的风向,严正指责黄郁婷的说法错误。台湾“民意代表”黄凡更恐惧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可能重演黄郁婷事件,而加码敦促台湾当局修法惩处“政治不正确”的教练与选手,重演自己当年监控“政治不正确”的往事。
还有位台湾出版界大佬对黄郁婷笔伐诛心,并提醒台湾当局以黄郁婷掌旗入场损及“台湾主体性”;若坐视不管则对不起NHK等外媒、对不起其他的台湾选手,更忧心日后其他的台湾选手“群起效尤”云云。似乎围绕着北京冬奥会的欢乐景象,“五眼联盟”的政治化行为还无法缓解这群人的焦虑。甚至有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呼吁台湾当局要惩戒“舔中艺人”,却没想到参与《一起向未来》MV的台湾艺人更多。显然,这些政学媒人物的焦虑还很难见底。
即便是杰出的运动选手,在台湾这种背景下也难以做到“体育与政治分别”,有些人干脆投入运动政治化。
台湾与奥运政治化
继推动2020东京奥运“正名公投”失败后,中国台湾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纪政打算针对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卷土重来。这样不惜违背奥运规章的“正名”,究竟是为了运动?还是为了政治?与黄郁婷共同掌旗的高山滑雪选手何秉睿说,作为一个运动员,他没有权力处理这个问题:“我只能做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就是训练和比赛。”这话说得很中肯,也颇无奈,它反映“正名”无关运动。
中国台湾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纪政。资料图
但是,那并不表示运动员就没有防御或反击泛政治化的头脑,谷爱凌就是现成的例子。否则,无论是夏奥还是冬奥,“正名”后的台湾运动员都不可能参赛了,亲身参与实现“中华台北”称号的纪政岂会不知道?对于个人来说,政治改造的残酷或悲哀,表现在一种昨是今非的认知过程,纪政在上世纪说“我要永远做中国人,为国争光”,后来还积极响应“北京奥运,炎黄之光”长跑活动。然而涉足台湾政治圈以后,纪政的国族主义就随之转型了。
按照纪政的中国人定义,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案出台之前,首位获得奥运奖牌的中国人是十项全能男子选手杨传广,第二位获得奥运奖牌的中国人就是八十公尺跨栏女子选手纪政。这两位出生于台湾的运动员,其在1960年代创造的奥运纪录无可动摇。基于“炎黄之光”,他们还在2001年6月共襄北京申奥两岸长跑活动。
1970年代以后,在美国调整全球战略、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台海两岸在国际上的竞技成绩逐渐转变,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就是个标志。
当时两岸代表团通过同一首背景音乐入场开幕式,体现主办单位尊重“一个中国”秩序的用意。而大陆选手首次参赛,就为中国人赢得首面奥运金牌,共计收获15面金牌、8面银牌与9面铜牌,台湾则仅由举重选手蔡温义收获1面铜牌。
在政治壁垒和信息管制的环境下,当时台湾民众只能收看事后被加工掩盖五星红旗的颁奖仪式,来为那面铜牌沾沾自喜。
两岸开放民间交流以前,台湾地区参加奥运的总成绩就是前述这3枚奖牌,1988年在汉城奥运的奖牌数是0。彼时尽管同胞意识和中国意识尚存,台湾当局也曾派出密使试探和谈,但终究因为复杂的内外因素使得政治整合告吹。
可以说,绝大多数台湾人中国意识折翼的高峰就在这时,其后便开始台湾人中国意识的改造和异变时代,后者的物质条件却是台湾在冷战年代依靠戒严和代工成长起来的“经济奇迹”。
“正名”的精神背景
这种经济成果到了蒋经国晚年以后,被加大宣传为“民主成就”,后者是通过偷换概念,以政治优越的包装作为抗衡大陆的筹码。更加上李登辉以降的30多年来向美国一面倒,而制衡台海两岸的美国又是这时期资本主义阵营的终极霸主,导致又一整代的台湾人更加相信自己活在先进优越的体系里。
同时,为了配合美日利用台湾的政治博弈,以摧毁中华民族意识为目的的“本土化”大行其道。于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概念,叠合并加乘上述的“民主优越”,成为最近30多年主流的政治信念──接受精神胜利的台湾人相信,要维护“民主进步”的生活与价值,唯有反抗和远离“专制落后”的中国符号与身份。
也就是说,两蒋时代将台湾塑造成一台反共机器,让台湾人荣膺“中国正统”,后任者继承这部机器,并通过移植美日制度和价值的方法,来修理和强化这部机器的内涵,接受精神改造的台湾人相信,这部机器在国际上运转不灵,完全是“中国打压”的结果。
这个时期的两岸经贸逐渐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大部分,也是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最大阻碍。在物质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下,超过三个世代的许多台湾人在这30年内逐渐接受政治上的精神劳改,黄郁婷并非例外。
所以,台湾“正名”运动者真正在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台湾岛,而是精神上的中国,尤其是内在于台湾岛的“中国”,“中国”成为他们精神痛苦的来源。内在的或外在的、精神的或物质的中国越是强大,他们的痛苦也就越强大,这无关民主或专制、和平或战争。他们既不接受“中国台北”或“中华台北”,也从未讨论“中国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某位副教授向《德国之声》表示,台湾渴望被世界看到战后至今的跨世代情感需求,“这种心理一直存在于台湾的集体意识之中”。但这个说法恐怕背离史实,否则台湾不会拒绝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圣火,也不会在今年冬奥会向世人演出时闷闷不乐。他们只是渴望世界看到台湾“拒绝中国”、尤其是拒绝其内在的“中国”,而不是渴望台湾被世界看到。
台湾“正名”运动者认同的全球化,是“全球看到自己拒绝中国化”,如此而已。这才是异化后“台湾的集体意识”。这样就可以理解台湾“正名”运动者的认知:奥运会是他们向世界表演自己拒绝中国化的舞台,所以一定要参加;但他们关心的不是台湾选手、台湾成绩,而是他们心中一直没能拒绝成功的“中国”。这就是他们特别关心两岸选手在奥运会对决的原因,去年东京奥运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任“东京奥运正名运动文宣部执委”的朱孟庠说,“中华民国”以及“CHINA”都是从中国嫁接来的殖民符码,造成台湾人的“国家认同”混淆。
按照她的逻辑,拒绝中国的“去殖民”工作恐怕异常艰巨:除了上世纪中叶入台的数百万两黄金、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和大批神明庙宇之外,还包括他们先人和自己的姓名。于是,将这些“殖民符码”清零之后,连“正名”的对象也没了。
“要永远做中国人”的纪政曾书写过一页奥运传奇,“炎黄之光”的认同让她支持并参与北京申奥,经过20年光景,竟是她在北京再度举办奥运的高光时刻,寄希望于元宇宙或能实现“正名”的场域。台湾政治伤害运动员的典型,大概莫过于此吧。
新时代运动的展望
在《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之际,黄郁婷在北京冬奥赛场上不经意说出“就像在主场作战一样”的话,偶然与必然在历史的现场对接起来。虽然她已表示将从冰雪运动退役,但在这个新时代里,或许她受到的精神伤害会比纪政更少,而对台湾冰雪运动的贡献却更多。
北京冬奥新典范不仅是对冰雪运动而言,也是对国际政治的启发。从《中俄新时代联合声明》来看,主权国家势将反对美国霸权的干涉与破坏;亚欧陆权新兴国家对自己的基本价值和利益,也将有能力抗击海洋霸权国家的殖民式侵夺;英、日、美等政治化行为的海权国家集团则已见式微。
中国位处东亚而直面海洋,在历史上既是陆权也是海权大国。北京冬奥开幕式的和平鸽和雪花,昭示着联通与重整陆、海国家和平共处的新时代展望。
2022北京冬奥会。图源:视觉中国
在这样的新格局中看待台北政坛的压抑和焦虑,很容易理解李光耀生前的预言:势不可挡的经济整合,将让精神改造后的台湾人在两岸发生重新统一时,更加痛苦,所谓统独民调,对于台湾前途毫无意义。
意思是说,那些掏空了内在中国的台湾人,是给自己预约了一次不知刑期的精神劳改,才能重新认识与接受新的局面。那么,台北政客的焦虑就是剩下的问题:究竟还有多少运动员将成为宣泄这种毫无意义的集体痛苦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