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牧家,小原羚“豆豆”认亲记——春天里的青海故事

湖畔牧家,小原羚“豆豆”认亲记——春天里的青海故事

追随。摄影:姚斌

时令已过春分,青海湖北岸,天空云卷云舒。微风渐兴,金黄色牧草起伏不定。今年的大湖提早开裂,解冻后的湖面波澜不惊。不远处,牧人在悠闲放牧,视野所及安详平和。

3月24日,记者第3次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拜访一位叫周增本的牧人。找寻他的缘由,是因为他们家添了一位可爱而又特殊的“家庭成员”——一只小普氏原羚。

半个多月来,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目睹一只普氏原羚与牧人形影不离的场景,但每当凝望那片草色枯黄的原野,牧人周增本无论走向何处,一只小原羚总是在6、7米外不紧不慢地跟随着他,心里便会涌起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不禁令人热泪盈眶。

这只小原羚名叫“豆豆”,是周增本的小女儿李冒加为它起的。和豆豆近8个月的朝夕相处,原来的4口之家俨然成了5口之家,周增本、妻子扎西卓玛、大女儿才让梅朵、小女儿李冒加,还有“豆豆”。

去年7月的一天清晨,周增本和邻居索南才让像往常一样去放牧,翻过一道土坡后,在一片低洼的草场,意外发现了一只小原羚。在远处静静守候了4个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初步判断,这只小羚羊在出生后不久,也许因为周围环境存在危险,被母羊遗弃了。

索南才让告诉记者:“发现小羊后,我们一直没看到大羊过来,就赶紧给哈尔盖派出所干警李士桢打了电话。等李干警到了以后,按照以往的救助习惯,我们又守了4个小时,还是没有大羊过来,所以采取了救助措施。”

周增本把小羊抱回家,安放在夏窝子的牧帐里,头两天,小原羚不肯吸吮牛奶,蜷缩在毯子上一动不动,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有些奄奄一息。也许是小家伙想妈妈了。

妻子扎西卓玛始终没有放弃喂养它,最初的3天,她每天都要花6个多小时,或跪着或趴着,把奶嘴一次次伸进“豆豆”口中,但又一次次被吐了出来。一家人整夜操心,轮流给它喂水喂奶,扎西卓玛还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黄色的哈达,当作“幸运结”,希望小原羚能活下来。

“谢天谢地,到第三天中午的时候,‘豆豆’终于肯吃奶了,看着它用力吸吮奶嘴时,我们一家都哭了,它终于接受我们了。”才让梅朵红着眼圈说。

随着时间推移,“豆豆”一天比一天活泼,在帐房里蹦蹦跳跳,除了睡觉,片刻都不安静,不是踢翻了锅,就是踩破了碗。于是,作为“惩罚”,大家一致同意,不定时把这个不安分的小家伙拴起来。

在“豆豆”长到3个月大的时候,食量开始猛增,一天需要喂3.5公斤牛奶。为此,周增本和妻子商量后,把家里的牦牛全部卖掉,换成了产奶量大的西门塔尔。照周增本的话说,豆豆的饭量太大了,都养不动它了。

湖畔牧家,小原羚“豆豆”认亲记——春天里的青海故事

母亲般的养育。(资料图片)

如今,“豆豆”已经快8个月大了,长得圆咕隆咚。

午后阳光明媚,无疑,这是周增本一家增进亲情的幸福时光。

在被围栏圈住的一小块牧场,或许是独自待久了,或是见到了新面孔,“豆豆”刚被放出来,便四处蹦跳起来,一刻也不停歇,它屁股上那团极为显眼的白毛——像桃心般慢慢绽开,好似在取悦我们。

李冒加轻柔的目光落在“豆豆”身上,她红着脸说:“在我眼里,‘豆豆’就是我们家的一员,它是我们家的第5名成员。我从来没有把它当作动物看,它就是我的亲弟弟。”

“我们每次开车出门,刚把车门打开,‘豆豆’就会第一个跳到座位上,就是车子的副驾驶位置,它认定这是它的专座,不让别人坐。有时候,我们要在外面待一整天,为了照顾它,就把牛奶装在保温瓶里。它饿了,再倒进奶瓶里喂它。”

谈起在“豆豆”身上发生的趣事,才让梅朵的眼睛顿时大了一圈。

“去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阿爸好心让小家伙去羊棚外活动活动,可它一出去就野了,竟然蹦过网围栏,跑得无影无踪……我在县城上班,听说‘豆豆’找不到了,赶紧请假打车回来,全家出动,满草原喊着它的名字,把周围能到的草场找了个遍。

到夜里11点多,我们才回家。那天晚上,全家人的心情都坏透了,老是把事情往坏里想,怕它遇到危险,怕它遇到狼、狐狸。我也害怕它遇到羊群(普氏原羚种群)被它们带走,从此再也见不到它。真的,总觉得‘豆豆’回不来了……

还好!还好!这个小家伙还算有良心。第二天一大早,它就在太阳下踩着碎步,在房子周围乱跑。一见到它,我当时真的特激动,哭了,真的。”

“‘豆豆’一直是我们家的骄傲!”捋了捋被风吹起的刘海,李冒加接着说:“假期里,我可以天天见它,可到西安上学时,每天晚上就只能和它视频聊天。你们不知道,我们宿舍的同学都看傻了,羡慕的不得了。每天一闲下来,就闹着让我赶紧和家里视频,要和‘豆豆’见个面,现在‘豆豆’都成我们学校的网红了……”

周增本告诉我们,“豆豆”在长至六个月后,不如从前那样黏人了,反倒是喜欢独处。于是,他给“豆豆”搭了一个大羊棚,食物也由牛奶换成了精饲草料。他说,等到牧草返青的时候,就是“豆豆”放归的时候,它一定会走向草原深处的家园,那个家,会有更多关爱它的家人。

此刻,夕阳西下,旷野一片寂寥。记者的视线中出现了两群各100多只的普氏原羚,它们鱼贯行进在青涩干燥的寒风中,俨然是湖畔家园的主人。还会时不时停下来回望着记者。此时,大家不禁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对即将离开这片旷野的记者而言,这又何曾不是一次最有意义的送别?

编者的话

我们将持续关注这只普氏原羚,直到它回归自然。

在青海湖畔,生活着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普氏原羚。它们比世人关注的藏羚羊更稀有,比“东方宝石”朱鹮更濒危,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曾经种群数量巨大的它们,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曾一度遭到捕猎,数量急剧下降。所幸,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政府、民间、环保人士等不同层面的重视与保护,青海湖区域的普氏原羚的种群规模已由2004年的不足300只,增至2021年的2800只左右。

在青海湖畔,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世世代代与野生动物守望相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救助普氏原羚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青海湖畔,为保护普氏原羚种群,刚察县环保部门在环青海湖普氏原羚重点分布区建成18处种群交流试验通道,设立20处野外饮水点,恢复和扩大栖息地1633.33公顷,降低网围栏高度,有效地缓解了普氏原羚分布区栖息地割裂、种群交流弱化、枯水季饮水困难等生存问题。

时至今日,从天空到湖面,从草原到沙漠,从湖畔到远山,从湿地到花海,从飞禽到走兽,从自发到自觉,生活在青海湖区域的人们正不遗余力地呵护着周边多样性的生物。对他们而言,全球只有一个青海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3-30 17:00:20
下一篇 2022-03-30 17:00:2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