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新中国成立后,同为新兴国家的中印两国交往也十分频繁。然而,正是这个与中国一起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竟与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不算小的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
这次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中国与印度之间在领土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历史争端。在古代,国家之间的领土概念尚不明显,两国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分界线为界。到了近代,印度逐渐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来,英国为侵略中国西藏,便以印度为基地,向东北扩张。英国人于20世纪初在中印边境东段划定了一条印藏分界线,即“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比传统分界线约向中国方面退后了九万平方公里。二战结束后,英国撤出了印度,印度继承了这块土地,并声明了“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并把边界哨位移到该线以南的有争议地区。但这条明显带有殖民主义的边界线没有得到中国历届政府的承认,这个问题成为了中印两国这间的一个难解的心结。
其次,印度独立后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亚洲领袖。这不仅由于殖民地人民独立后的一种“自强”心理(几乎每个被压迫民族的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源于被压迫的释放与反弹),也源于他们盲目崇拜大英帝国出于自身目的而提出的“印度中心论”观点。这就是尼赫鲁本人和国大党政府全面继承英国,顽固坚持侵略扩张政策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印度独立后执政的国大党是英国殖民统治中孕育出的资产阶级政党。其各方面受英国影响很深,因而印度的国家战略有着对昔日大英帝国的明显继承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扩张性。而印度的政治家,如尼赫鲁就多次叫嚣着这种观点,他说:“在将来,太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而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的国家, 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于是,这种带有强烈扩张性的,对中国的“前进政策”问世了。
为了解当时印度公然挑战中国,需要提一下我国当时的处境,当时的中国于50年代末期的经济困难。加上外交上,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的与中方交恶,当时的中国可谓忧患重重。更值得提及一下的是印度竟然接纳了中国的某暴徒,顿时,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政治气氛变得异常燥热。种种原因下,尼赫鲁政府最终决定采取 “前进政策”,战局似乎一触即发。
尼赫鲁
最后让印度政府有进攻中国的决心是苏美的支持。美国一直把印度当做反对中国的基地,而苏联也在中苏破裂后,支持印度的“前进政策”,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 虽然在数额上不及西方国家,但其影响却非常巨大,直接表明苏联对印度政策的鼓励和赞赏。这让印度人更加的自信,认为如果发生战争,印度军队必然可以取得优势,“一旦”出现劣势,美苏其一,甚至两国必然干涉。
不过,中国政府一直奉行着独立自主平等的政策。一方面,中国政府警告印度政府不要 “玩火自焚”,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原则问题上毫不让步。另一方面,也表示,双方应对争议开始谈判。但是,印度政府此时却将中国政府的好意当做了懦弱的表现,武断地发动了战争。
1962年,印度以中国军队在10月20日占据了边界的阿鲁纳恰尔邦哨(属于中国领土)为由,入侵了“麦克马洪线”东北的中国领土后,战争便爆发了。
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战斗的情景
二、中国军队的优势下撤退原因
印度军队侵入了中国领土后,中国军队便在中印边界的东、西两段对印度发动了协同反击。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战略布置得当,战术机动灵活,战士英勇无比,反观印度军队由于其缺乏军用物资,内部各种姓士兵之间的歧视,导致了士气不高,各军协调能力差,加上从喜马拉雅山脉西南向东北方向进攻,本身也不占地理优势,中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藏南战略要地达旺。但是,为了给印度军队撤退的机会,反思其 “前进政策”,停止了追击,但印度政府却错误的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继续执行战争政策。但是,印度军队在3天内就被保家卫国而战的中国军队所击溃了。中国的反击战胜利后,单方面宣布停火,在西段逐步撤到实际控制线以20公里处,在东段则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但败局已定的印度政府一方面在事实上接受了停火,另一方面,却斥责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双方都暂时维持现状、举行谈判”之建议是“侵略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的停火并且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印度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印度军队。而印度军队阵亡将士的遗体也由中国红十字会妥善埋葬。但是中国方面采取的每一个善意行动,至今都没有从印度方面得到积极的响应,相反,却往往遭到印政府歪曲和污蔑,印度政府先是污蔑中国方面交还的军事装备中诸多损坏,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在战争结束了几个月后,再对外公布一份交还印度武器的清单,以证明损坏的军事装备是印度士兵在战争和撤退中造成的。战争结束一年后,印度红十字会还要求中国红十字会帮他们收集阵亡将士的遗体,理由是并未按照他们的礼仪下葬。
战败后被俘虏的印度军队
我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在此事上表现的如此宽宏大量,除了中国人民一贯的和平心态,还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正如上文提及到的,中国此时经济困难,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在优势时,选择停火,与印度人和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是军事上的原因,当时青藏铁路还未修筑好,不可能很好的保障运输线,比如,当时入藏部队18军实际上是70000余人(为进藏而扩充的),然作战军队只能保持在8000余人。换句话说,每进藏1人就得有8个在后方做后勤工作的人。所以,中国军队越深入进攻就越困难。其实当时在西藏,维持和平时期的边防已属不易,而若想具有进行战争的能力,成本之高更是难以想象。
最后,正如上文提及,我国当时反对苏美霸权,导致了印度受到了苏美的支持,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外交十分孤立。而印度作为我国的近邻,必须要与其和睦,以争取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