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浦中学!总冠军!”5月14日晚9时28分,欢呼声响彻整个北京首钢体育馆。时隔7年,临海回浦中学以74:73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对手清华附中,再夺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的奖杯。
5月15日,潮新闻记者来到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热烈祝贺回浦男篮再夺全国总冠军”的横幅已挂起,“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收看比赛,当夺冠那一刻全校都沸腾了,他们就像现实版的‘灌篮高手’。”一位同学回忆到。回浦男篮是所有临海人共同的回忆和骄傲,小小县城也可以拥有大大梦想。
夺冠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回浦中学校门口小卖部老板娘金瑟萍,激动得喜极而泣,“我那会儿才发现,自己全身汗水,衣服都湿透了。”金瑟萍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小黑屋阿姨”,这场比赛让她紧张到不敢看电视。一所来自小县城的中学,缘何有如此强劲的实力,又靠什么魅力吸引一票粉丝?记者带你了解更多这所学校篮球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校门口小店老板娘
紧张到不敢看电视
金瑟萍今年59岁,日常生活中,她是校门口“小黑屋”小卖部的老板娘,她还有个身份是回浦中学篮球队的狂热粉丝。2004年,回浦中学新校舍迁址临海学浦路上。
那年,金瑟萍在校门口租了一个店铺开了一家小店,卖些文具、小吃和饮品。这家小店原先没有名字,但因为店铺位置比较靠里,光线昏暗,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就习惯称小店为“小黑屋”,于是金瑟萍就“不负众望”地将之取名为“小黑屋”。
和篮球队的不解之缘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结下的。
“我一直比较喜欢体育新闻的,平时也都在关注国内外的体育赛事。和回浦中学篮球队认识,也是因为球队里的队员们平时训练结束后,经常会来我店里买点吃吃喝喝,一来二往就熟识了。”知道金瑟萍喜欢看球赛,每当学校有篮球赛,队员们就会把金瑟萍带进学校,邀请她观看现场。
时间一久,金瑟萍和队员们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队员们都称呼她为“小黑屋阿姨”,而金瑟萍也对每一位队员的情况如数家珍,一清二楚。
金瑟萍确实很狂热,但凡有回浦中学在台州地区举办的篮球赛,她都会把店面一关,跑去现场观摩和助威。
“实在太精彩了。每一场比赛我都会把嗓子喊哑掉,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豪。”更让金瑟萍欣慰的,是不少队员毕业后,在假期也会抽时间回来看望她。
这种因体育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很让金瑟萍沉醉和感动。
因为家里有老人要照顾,还要带外孙,金瑟萍没法跟到现场去看总决赛。不过比赛当晚,她全程都在关注。
“客人来买东西我都没心思了,整个人完全被吸进电视里。特别是最后的加时赛,我紧张到心跳都快停止了,因为受不了画面的冲击,我后来把电视关了,换成手机小屏幕才看完。”
胜利的那一刻,金瑟萍欢呼雀跃,幸福的泪水噙在眼里,“我那会儿才发现,自己全身汗水,衣服都湿透了。”
同样,在校门口开修鞋店的老板虞峥嵘,也是篮球队的铁杆粉丝,他和金瑟萍年龄上差出20岁不止,但两人因篮球比赛成了“忘年交”,一碰到一起,就会讨论球赛的每一个细节到难舍难分。
“那些篮球队员每个人的鞋子我都有帮他们清洗和修理过,看到他们穿着我修补过的鞋子在赛场里驰骋,我就感到特别温馨。”
对于很多人来说,体育的魅力,往往不止于体育本身,更来自于它传递的温度和情感。
回浦中学篮球队的每次远征,学校都会在布告栏里会贴满同学的助威海报;而在校外,也有一批像金瑟萍这样的“死忠”,关注着球队的一举一动。
全国范围广纳贤才,
成绩背后离不开汗水和伤痕
这种篮球氛围,确认让人羡慕。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回浦中学校篮球队、田径队就分别获得过省冠军,也是文人堆里不可多得的“武将”。而真正种下“篮球冠军”的种子,要从1982年说起。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蒋贤俊,他被誉为回浦中学篮球队的缔造者和领路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蒋贤俊从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毕业后,回到母校回浦中学任教,主要负责学校的篮球队培养。
那个时候,回浦中学的篮球事业可谓“一穷二白”,没专门教练,没固定球员,更没有专业场地。没有苗子,他就奔走在全县各乡镇,寻找优秀的篮球苗子。为了训练,凌晨5点多就起床训练,下午放学后又继续训练到晚上7点。
正是不断打磨锤炼,1989年,新组建的回浦男篮第一次尝到了冠军的滋味,拿到了台州市冠军;2年之后,代表台州队又夺得浙江省青少年男篮冠军。
从籍籍无名,跻身为浙江省青少年篮球的“金字招牌”,回浦中学篮球队的名气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传越远。
数十年来,回浦中学的篮球队一直在延续和发展。
“我们至今依然保持着从全国范围广纳贤才的优良传统。”回浦中学副校长杨梦龙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球员的体格相对北方球员还是存在先天的不足,所以为了让球队更加均衡和强势,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的体校寻觅和吸纳优秀篮球苗子。
“这个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比外面大城市,临海作为一个县级小城,吸引力和各方面条件都不比大城市。”从去年开始,浙江省的招生政策发生变动,外地学生是不能再跨学籍转入浙江学校了。
“这个事情对我们从外地吸纳优秀人才的影响很大,为了篮球队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正在积极和上面沟通和争取中。”杨梦龙告诉潮新闻记者,他们吸纳的外地球员包含高中生和初中生,“初中生球员作为球队的后续力量,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因材施教,可以最大化发挥实力和优势。”
为了让外地球员愿意选择来回浦中学篮球队,学校也是开出了很多优厚条件。杨梦龙介绍,他们向体育局给所有球员都申请了伙食补贴,篮球队员们的父母每年都可以来学校探望孩子,来回路费学校都给予报销一次。
相较于常规的学生,篮球队员们不用参加早读课和晚自修的第一节课,全部用来锻炼,下午的第一节课,队员们也是不用参加的,而是准许他们用来午休,养精蓄锐。
“学校并不是放弃了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我们一方面将他们培养成国家级运动员,同时也会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知识,很多人学生毕业时以体育特长生进入各重点大学深造。”
但篮球队员的日常非常辛苦,几乎全年无休,普通学生放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他们都在高强度训练。可以说,篮球队获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队员们用无数汗水和伤痕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