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6月,中国都会发生一件牵动全国人民的大事,那就是高考。
而在数百万考生中蟾宫折桂的高考状元,就格外的引人注意。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全国高考状元王端鹏的经历。
看看他在获得状元后是如何应对社会上的各类声音,又是如何坚守本心获得了光明的未来。
寒门贵子
1986年,在山东烟台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一个期待已久的新成员呱呱坠地。
他们希望这个孩子未来品行端正,鹏程万里,于是为这个男孩起名——王端鹏。
王端鹏出身农村,虽然物质上的生活条件一般,但是他的父母却给了他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父亲长年在外务工,偶尔一次的电话也是询问儿子的身体健康居多,他很少过问王端鹏的成绩。
不过也并非是父亲不关心,只是他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而一直和王端鹏朝夕相处的母亲,虽然经常将他优异的成绩挂在嘴边,但最常说的话却是让儿子别太在意学习成绩,该放松就要放松。
与此同时,母亲总是有意无意地让王端鹏干一些农活,希望可以锻炼他的生活能力。
父母是辛勤的农村劳动者,他们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他们不迷信这一点。
所以即使王端鹏以后没考上大学,但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只是会种田,也可以养活自己。
这份言传身教,对王端鹏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可贵的。
他一直都没有将念书当做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读书不是他谋求生活的工具。
当成绩的压力消失之后,读书逐渐成为了王端鹏的一个爱好。他享受自己解决书中难题时的成就感,享受知道一个新知识点时的新鲜感。
当你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自然会找上你。
干活读书两不误的王端鹏,在干农活上手脚利索,在读书成绩上则展现出了更惊人的天赋。
面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他总是能够举一反三,飞快地融会贯通。
尤其是在理科领域,王端鹏的水平和班里其他的同学一直都是断崖式的差距。
中考时,王端鹏以全区第五的成绩进入了山东省烟台市的重点中学,烟台第二中学的实验班。
他靠着优异的成绩和专注的学习态度,成为了班级里的学习委员。
而且他自身的性格和煦开朗,从来不吝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兴趣爱好上也是十分广泛。
篮球、羽毛球、近代物理、传统文化、军事发展,乃至于辩论活动,他都是其中的活跃者。
所以王端鹏作为学习委员,一直都是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小干部,也是老师最放心的好帮手。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就是王端鹏父母最骄傲的时候。
因为除了成绩优异,他们还知道了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校园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
鉴于他优异的成绩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几乎大半个年级的老师和同学都认识了实验班的王端鹏。
私下里,同学们都称呼王端鹏为“学神”。
因为他的水平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学霸,达到了“神”的水平,简直是十项全能,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同学还调侃王端鹏,幸好他长得不够帅气,不然就是偶像剧男主角走进现实了。
而身边的同学,都很好奇王端鹏是如何在学习之余还能保证自己丰富的兴趣爱好的。
对此,他的回答则是专注还有思考。
专注的态度,来源于王端鹏从小养成的习惯,从小学开始他就将学习和课余时间分得很清楚。
升初中之前,课余时间主要是用来帮助母亲干农活,减轻家庭负担。
升初中之后,学习压力增大,王端鹏的母亲也搬家到了学校附近。
没有了农活占据课余时间,王端鹏就将时间全部用在了发展自己的课余爱好上。
他一直秉持着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学的时候用心学,玩的时候用心玩”。
其实王端鹏算不上天赋卓绝,智商很高的天才,他的好成绩全部都来自于他的努力和专注。
烟台二中的老师有的时候会私下里开玩笑,觉得去实验班上课的老师会有很大的压力。
因为不管是教什么课的老师,只要他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看到王端鹏认真专注的眼神时而盯着黑板,时而看着讲解的老师。
老师们在这样的注视下多少会有点紧张,并且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老师,看到过王端鹏在课堂上干什么不相关的事情。
就连高一的时候,很多理科成绩好的学生会在文科的课堂上写理科作业,这种情况也从来没在王端鹏的身上出现过。
虽然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会选理科的志愿,但依然认真地对待文科的课程。
所以在高二分班之前,王端鹏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存在,偏科这种情况从来就不属于他。
同样,王端鹏也是这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全面地发展自己,是王端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其实,很多人都和王端鹏有着一样的目标,但是他们大部分人都缺少王端鹏这般优秀的自制力。
而王端鹏的成绩虽然很优秀,但是他的身边仍然有着很多的竞争对手。
于是有同学劝王端鹏,是否可以暂时放弃这些爱好,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这样一来王端鹏一定可以一骑绝尘,甩下那些竞争者。
可王端鹏却觉得,很多课外兴趣爱好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一些启发,它们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原本想不通的问题。
他喜欢思考,喜欢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喜欢追逐名次。
王端鹏这种放松的学习状态,也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同时他喜欢思考,开阔的思维也让王端鹏总是能以更加奇特的思维去解决困难的学习问题。
于是思维灵活的王端鹏,数次被母校推荐参加了很多大型的赛事。
在校期间,王端鹏一举拿下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这也为他未来创下的高考奇迹奠定了基础。
创造高考奇迹,却惹来众多非议
2004年的高考是王端鹏人生的转折点,他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高考成绩——749分,和满分750分仅差一分。
在此之前最高的高考成绩,是1998年的全国高考状元张镇风所创下的748分。
王端鹏自己对于这个成绩都有些惊讶,更不用说他的家人,老师和同学。
他不仅成为了山东省的高考状元,更是一举登上了全国高考状元的位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状元”。
母校烟台二中和王端鹏的老家都为王端鹏拉起了横幅,将王端鹏视为自己的骄傲。
王端鹏所在的县领导干部还亲自上门,感谢王端鹏的父母为国家培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还让王端鹏的父母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
但这对朴实的农村夫妻只能不知所措的、一个劲儿的夸赞王端鹏,说都是他自己聪明乖巧,自己没什么功劳。
夜深人静的时候,王端鹏的母亲摸着清华大学招生办给的名片,翻来覆去地看,似乎怎么都看不够一般。
那些因此纷至沓来的新闻媒体,将王端鹏的现住家庭住址、老家住址和学校班级全部扒了个一干二净,一家人平静的生活也因此被打破。
采访这位全国的理科高考状元时,媒体翻出他在高考结束时,离开考场被意外采访到的短暂画面。
视频里的王端鹏穿着朴素,面对镜头淡定自若地讲述着自己对于这次高考试卷的分析。
但是很多人的关注点却跑偏了,他们开始关注起了这位状元过于平凡的长相和朴素的外型。
视频里的王端鹏,和他们想象中的创造奇迹的“状元”完全不是一回事。
强行用现实去掉心里偶像滤镜后的王端鹏,沦为了部分人嘲讽和攻击的对象。
他们不能接受一个能够考749分的“学神”,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
他们在视频下面评论,嘲讽王端鹏的长相,认为这个长相就算考了高分也没用,以后毕业了也没有人会招聘他,毕竟长得实在难看。
还有人说王端鹏的长相一看就不是什么聪明人,又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就混不下去了。
他们不理会王端鹏的老师和同学站出来辩驳的话,部分媒体也顺势跟风,为了博取眼球开始报道王端鹏的长相。
全国高考状元沦为了不良媒体和“外貌协会”狂欢的对象,他惊人的高考成绩反倒成为了陪衬。
而他749分的成绩也被很多人质疑造假,认为王端鹏不可能考这么多分。
事实上,这份惊人的成绩的确是王端鹏创造的,只是不仅仅是在高考的考场上。
王端鹏的高考成绩本身就已经很高了,他的理科综合获得了满分300分,数学149分,仅扣了一分卷面。
语文也考到了惊人的138分,英语也考了142分。
他的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这本身就已经是足以成为状元的成绩。
但是王端鹏并没有止步于此,在高中时王端鹏曾获得国家奥赛一等奖,因此获得了一份额外的加分。
在21世纪初,国家有一项高考加分政策规定。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可以在高考时加20分”。
于是729的总分变做了史无前例的749分,离满分仅有一步之遥。
虽然外界对于王端鹏的长相多有非议,但是王端鹏自己并不在意这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王端鹏觉得自己长相这件事情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是借着高考这件影响全国的大事,所以才会被人短暂的关注。
于是王端鹏按部就班地进入了中国理科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在学校念书期间王端鹏拒绝采访,也拒绝回应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只一心专注在了自己的事业上。
很快,就如王端鹏所预料的那样,新的娱乐新闻很快取代了有关于他的新闻。
太长时间得不到有关于这位“状元”的消息,让很多满腔激情等着和他“辩论”的网友觉得无聊。
他们认为这位曾经耀眼的状元,已经如同自己预料的那样泯然于众人了,于是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更加吸人眼球的新闻上。
而王端鹏则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迹。
在清华读书期间,他由于成绩优异,成功地拿下了外出留学的名额,前往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
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业之后,研究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王端鹏接收到了很多来自美国的高薪就业岗位和学术研究所的邀请。
但是王端鹏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些邀请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王端鹏成为了中科院一名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研究员。
虽然人们一直没有听到王端鹏在科研方面的成就的报道,但是王端鹏一直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做着贡献。
就像是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十年磨一剑,在最终的成果出来之前,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可爱的人。
或许有一天,等我们再次听闻王端鹏的消息时,会是多年以后他成为院士的时候。
当网上那些价值观扭曲的人,因为王端鹏的容貌而攻击他的时候,当他们鼓吹读书无用的时候。
他们忘记了,正是这些相貌平平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为这个国家的发展默默的做着贡献,建设着美好和平的中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喜欢美好的东西,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畸形病态的追求颜值,眼里只有颜值是不可取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们都对颜值高的人有着好印象,但这仅仅只是第一印象而已。
这个世上唯一不会离开自己的东西,就是脑海中的知识,这才是永远属于你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有美好的外表而没有内涵,那么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自身才华横溢的人,尽管穿着粗布麻衣,也依旧掩盖不了他身上的诗书气度。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不乏有因为过度看重人的外表而忽略了他的才华,因此错失人才良机的事情。
例如三国时期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他最早投奔于孙权的帐下。
但因为庞统个人容貌丑陋,所以一直不得孙权的重用。后来投奔到了刘备的阵营,也没有被刘备重用。
幸好诸葛亮和鲁肃看到了庞统身上的才华,向刘备力荐,庞统这才得以重用,而刘备差一点就失去了这位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
至于孙权更是在周瑜辞世之后,再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信重的谋士,最终在三国争霸中率先被吞并。
思考
当一个高考状元被质疑长相,这无疑是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
虽然我们都承认,颜值是一笔隐形的财富。长得好看,别人本能的就会多看你一眼。
高颜值的男性和女性约会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一般颜值的。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高颜值的人在求职、工作、生活上也比低颜值的人更顺利。
但是颜值可以和才华平起平坐吗?
都说这个世界是“看脸的世界”,但是在真正的才华和能力面前,颜值根本不值一提。
当你有才华的时候,颜值就是锦上添花的配件,当你没有才华的时候,颜值就只能是一块遮羞布。
金马影帝黄渤,也曾被人称为丑行,但是他凭借着自己演戏的才华和本身的天赋,在高颜值的演艺界人士中脱颖而出。
在当今的时代,人人都留意外表,人人都去欣赏美好的皮囊。
但是只有颜值,路注定是走不远的,也走不踏实。而只留意别人的外表,也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浅薄。
对于像王端鹏一样的国之栋梁,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赞许,而不是诋毁和非议。
也希望未来有一天,人人的偶像都会是这些为国为民的国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