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为五九的最后一天,也表示着春天真正的到来了,气温、日照和降雨量开始上升和增加,万物复苏,风和日暖,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要开始为生活忙碌了。
2023年立春是2月4日10点33分21秒,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因此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这也是立春节气为何总是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立春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到了宋代和明清之后,对于立春的习俗和春祭活动越来越多,其中“咬春”“躲春”最为出名,其实民间还有很多关于立春的习俗, 以下“6春”要牢记,新的一年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
立春6不忘
第一:躲春
“躲春”是一项传统的民俗,一般的万年历上也都印有,说法就是这天新旧交替的时刻,有人会“犯太岁”,古人云:“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犯太岁者,易百事不顺,身体多病变。所以 和太岁相冲的人,立春这一天不要出门,减少灾祸的发生,2023癸卯兔年,有4个属相的人相冲,分别本命年的兔,还有属相鼠和属相龙,立春这一天尽量不要外出,最好把自己藏起来“躲春”,不要见生人,以避免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也是人们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第二: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历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古代的立春即是春节,所以立春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有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迎春,立春日迎春自周代起,是先民王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干和应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民间会玩杂技,表演节目,来祈求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第三:咬春
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另外还有吃春饼、生菜、韭菜等不同的食材,都有吃“春菜”,咬春是立春的最独特的民俗,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节日,都会和吃联系起来,在古代,早晨吃饭之前,家长都会让小孩子啃萝卜,咬萝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咬春最早见于晋代,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的习俗,以此来庆祝立春之日的到来,也寓意着新的一年身体健壮,平安顺遂。
第四:踩春
“踩春”又被称为“踏春”和“游春”,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踩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地方“踩春”是有登高的意思,人们通过踩高跷,登山或者荡秋千等活动来庆祝,寓意着新的一年可以步步高升。农民“踩春”就要简单很多,通常会在立春这天上山砍柴,或者给猪割草等,也就是“进财”之意。现在的踏春都是全家人一起外出郊游,感受一下春的气息,呼吸新鲜的空气,趁着年味还没消失放松一下心情。
第五:贴春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贴春这个习俗,根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这种字被称为“宜春字”,也就是带“春”的词语,如“迎春”、“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也可以买一些春天的画,贴在家里面,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现在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流传。
第六:打春
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古代都是农耕的时代,可见牛的重要性,用鞭子抽打春牛的寓意是将懒惰的春牛赶走,立春之日将泥和草木支架做成的“春牛”打碎,这个春牛也是有讲究的,长三尺六寸五,寓意三百六十五天,用的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并且春牛的肚子中要放入五谷,当泥牛或纸牛被人打碎后后,围观的人就会一拥而上,抢里面的五谷,为农耕做准备,这也代表了人们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立春忌2事
1.忌晚起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正是春天的第一天,一定要在这一天早起,要真正开始一年的农活,做出好的开端,晚起意味着这一年都不勤快,没有好的精神面貌。立春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多运动多活动,顺应传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尽快适应春天,迎接春天的到来。
2.忌理发
“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丛生,刚生出的草木去损害,不合天地运行之规律。”所以立春这天不要去理发,立春之时,正是草木萌动、万物复苏的时候,头发对于人体来说就像草木与大地一样,正是萌发之时。理发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尤其在农村正月是不能理发的,因为理发对舅舅不好,为了自己的舅舅,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才能理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您那边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立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