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上了法国媒体的一档节目。在节目上,卢沙野大使就一些在西方国家看来“敏感”的问题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导致几个波罗的海小国和几乎整个西方的强烈反应。在一些外媒口中,卢沙野大使俨然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然而在近日的中法高层会晤上,卢沙野大使就稳稳地坐在秦刚外长的身边,这个举动给外界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秦刚外长在这次访问法国期间,和法国外长科隆纳举行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牵头人磋商。在这次磋商上,双方都表达了对加强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视,并同意将之落实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方提供的现场照片中,卢沙野大使也出席了这场会议,而且就坐在秦刚外长的旁边。
卢沙野大使(左二)秦刚外长(左三)
外界对于卢沙野大使的情况非常关注,原因在于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卢沙野大使接受一家法国媒体的采访,就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问题给出了相对不同的说法。卢沙野大使的话似乎戳到了一些国家的痛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向中方发出了所谓的“强烈抗议”,扬言要中方给一个说法。
而一些欧洲国家的反应也很激烈,有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听闻此事以后非常震惊,已经通过正式渠道向中方求证,卢大使这番话究竟是个人观点还是中国的官方态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卢沙野大使的话涉及某些国家立国的合法性问题。另一方面在于,一些苏联解体后的加盟共和国,已经倒向了西方阵营,甚至加入了北约。因此西方自然对这些新晋盟友非常关注,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卢沙野大使的言论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强烈反应
而对于这件事情,中国外交部随后亮明了官方立场,即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的地位,中方也是最早同相关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概括来说就是,中方承认这些国家的主权国家地位,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还特别强调,这个表态代表中国政府的正式立场。
然而,在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地传达出来的情况下。西方的一些人却不想事情就这么结束,外媒甚至一度传出卢大使因此将被召回国,或许会丢掉驻法大使职务的消息。不过,卢沙野大使却受到了国内不少民众的支持。有观点认为,要打造一支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中国外交队伍,就应该让中国外交官在外大胆地说话,即便说得不那么尽善尽美也不要紧,毕竟能力就是这么锤炼出来的,中方也会在必要时刻亮明自己的正式立场。
而且我们能发现,在这次的风波中,反应最激烈的是以立陶宛为代表的波罗的海国家。要知道在近年以来,立陶宛频频在台湾问题这个中方红线上发出挑衅。即便是面对中方的多次抗议和反对,立陶宛依旧我行我素。最后中方作出决定,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意味着两国的外交关系出现了严重倒退,如果再往下基本就只能断交了。
立陶宛外长发表了大量不当的涉华言论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不尊重中国的国家,我们又何必过多去在意他们的感受呢?与其被动地回击他们制造的问题,不如我们主动给他们设置议题,让他们去解。这也不失为一个在外交上“对症下药”的好方法。
如今卢沙野大使出现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牵头人磋商现场,信号是相当清楚明白的。一方面,这彻底打破了西方针对卢沙野大使本人的谣言。卢沙野大使迄今为止依旧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中方并没有因为这次的风波有什么其他的动作。另一方面,法国官方也借此次中法磋商向外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马克龙并没有受到某些西方极端言论的左右,把卢大使视为“不受法国和欧洲欢迎的人”。
这也意味着,中法之间的整体关系并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在对待中国上,马克龙政府总的来说还是持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态度。而这对于发展中法关系来说是相当积极的。事实上,在这次秦刚外长访问法国期间,法国外交部就发文称,法中两国有必要就发展“更强大、更平衡”的经济关系达成共识。
马克龙在对华上还是保持了相当的理性
法国这个说法与此前德国以及欧盟的说法有着相当的不同。德国和欧盟的说法是,不能和中国脱钩,但是要主动降低其中的“风险”。要一步一步削减德国和欧洲对于中国在经济上的所谓“依赖”。这种表述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有多积极。但是法国则不同,法国希望双方经济关系不仅是平衡的,也是强大的,这体现了法国想和中国在经济领域加强联系的意愿。
事实上,对于秦刚外长的这次访华,法国媒体主要关注的就是人员交流和经贸交流这两个方面。秦刚外长表示,中法以及中欧应该扩大双向开放,构建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中国愿意和法国以及其他国家一起推进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同时,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也是中法这次沟通的重点。
总而言之,法国的核心目的,就是在于强化欧洲的战略自主,而中法关系正是其中的关键。马克龙可以通过与中国密切的关系,证明法国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而非只是美国身后的西方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