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在湖北宜城乡村的田间地头,有一群来自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的专家,他们不断帮助种田大户测量土壤肥力,指导科学施肥。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的专家正在测量土壤肥力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宜城市的农民来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壤更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在该市小河镇石灰村的一块稻-麦两熟制区建立核心示范区,专家们通过人工取土采集土样,测量5厘米至20厘米各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掌握农田土壤肥力及其变化规律,为提升耕地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这是一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的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考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耕地质量的长期影响。通过长期实验我们发现,秸秆还田或者有机肥施用技术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而且这个增产效果对小麦比水稻增产更明显。但是这2项技术组合在一起的话,效果反倒没有单项的技术增产效果好。”3月22日,在测量现场的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研究员彭成林介绍。
据悉,在石灰村的这块项目核心试验示范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化肥的施用量减少20%,农药的施用量下降30%,初步构建可复制的稻-麦两熟区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增强振兴乡村后劲的目的。
彭成林说,不管是秸秆还田还是有机肥施用,目前农作物长势都非常好。
据了解,为解决种植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只用地不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耕地生产能力、农产品品质“双下降”的问题,宜城市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依托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等相关团队,以宜城市稻麦两熟区农业资源为基础,实行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新型肥料与农药创制、植物保护和农业机械多学科联合,集成麦田稻草机械覆盖还田、猪(鸡)粪与秸秆混合堆肥、循环农业条件下肥、水、药一体化管理、绿色防控、减药控害、规模化养殖和新型生产主体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健康栽培等技术体系。
目前,宜城市已建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生产示范区20000亩,技术辐射区面积100000亩,预计每亩可增产50斤,为农户增加收入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