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从小到大被否定的孩子,长大是什么性格?
一位匿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否定声中长大的,事事都被安排好,做错了会被说教,比不过别的孩子会被说教,就算在公共场合,也会随时被甩脸子。
慢慢地,孩子长成了一个懦弱敏感的人,总是想讨好别人、希望得到认可,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出了什么事就习惯往自己身上推。甚至读了大学离开了父母也没有好转,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厌世心理。
很多父母总是会去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犯一点小错误,就严厉责怪管教,对孩子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
导演姜文曾经再访谈中吐露过自己深埋心底的秘密:自己人生最失败之处,就在于和母亲的关系。
姜文说了两个令他一生难忘的细节:
他考上了中戏,激动地拿着通知书回家告诉母亲这个喜讯,没想到母亲只是淡淡看了一眼,就把通知书扔了一旁:“你的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后来,姜文挣了钱,给母亲买房子,但是母亲坚决不愿去住。
母子间的隔阂横亘了一生。姜文最后难过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她高兴。”
长期生活在被否定的语言环境下,孩子一般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父母逃避、疏远,另一种则会成长为“讨好型人格”,习惯性地迁就他人,来获得自我价值。
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会生活在父母铺就的阴霾底色之下,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心结和阴影。
请多给予孩子们一些赞许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好直面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请记得,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否定孩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和学习都应该发生在“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指的是,孩子目前无法自己独立做到,但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指导下,能够做得到的发展范围。”
所以父母的鼓励能帮孩子取得突破。
假如连父母都放弃了希望,那对孩子而言,打击是巨大的。
请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认可自己
一个得不到父母肯定和认可的孩子,就像是迷失在黑夜里迷失在大海上的小船,没有方向。
父母之所以执着于用否定的方法教育孩子,并非是与自己的孩子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只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
初心是好的,可是,方法却是不妥的。
我们的修为有限,也许无法达到汪先生睿智的父亲那样“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境界,但至少还可以做到,尊重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并且要求自己跟上孩子的成长速度,让孩子成年后回忆起来时,觉得他们的父母,未曾停在那里,用父母的权威,牵绊他们自由成长的脚步。
“只有孩子感受好,他们才会愿意与父母合作,而这前提是,父母要先接纳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