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都是潜在的天才。为什么,慢慢长大以后,我们很多人都成为了没有激情、不再快乐、不再自信、不再爱自己的人?成了平庸的人?
我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即使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他的缺点与不足。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但他就是自卑。这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尽管在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看上去,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但实际上,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
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1、人们往往从外在寻找自我价值感。但,它不完全来自于外在的成功,根源在内心,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正因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于是“无论我怎样表现,他们都爱我,我都是有价值”的观念因此而树立。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
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孩子,也会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不见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尝试。主要是因为自己只接纳成功,不接纳自己可能的失败。
挑剔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
追求完美。
成功是,快乐的时间很短;不成功时,情绪低落的时间很长。
2、在情绪上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
从小,你的喜怒哀乐都没有人“共鸣”过,没有人和你一起快乐,陪伴你的悲伤,合理地释放你的愤怒,在精神上,你其实是孤独的。于是你会认为自己是没有太多价值的——情绪没人理会,当然没有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小小的你并不知道这是大人的过错,你只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不够好,我是不值得别人关注的,我是没有价值的”。
自己不够好的潜意识,会使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畏首畏尾,怕出丑。
在人际交往上很被动。很少主动,大声与别人打招呼,(万一别人不理会我,怎么办?)我们会先观察,如果别人对我微笑,我就会回应微笑;如果别人不理我,我也不理他!
做事时,疑虑很多。不敢全情投入,不敢喜怒形于色,一边做一边内心疑惑着:“这样做,别人会不会接受?这样做,好不好?”所以,故意显得面无表情,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显得我根本没有把你、把你们放在心上。甚至,显得很冷漠很酷。其实,内心波澜起伏,脆弱易受伤。
那些为人父母的人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
1.要清楚自己平时是怎么抚摸你的小孩的。以同样的方式抚摸一下自己,你有什么感觉呢?想象一下,当你这样抚摸自己的小孩时,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你的抚摸是生硬的,是温柔,是无力,是柔弱,是充满爱意还是让人恐惧令人焦虑呢?将自己的感受告诉自己的孩子。
2.要清楚自己的眼神是怎样的。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气”,“我很害怕”,“我很开心”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能用眼神向你的小孩传达自己的感受。
3.非常小的孩子很容易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好的也好坏的也罢,都与自己有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教孩子明确区分哪件事和自己有关,哪件事是别人引起的。当你和孩子讲话时,一定要将自己所用的人称代词是指何人说清楚。比如说,以为母亲因为孩子不守规矩很生气,她可能会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尽管她只是在嗔怪那个犯错误的孩子,可她所有在场的孩子都听到了这番话,都会认为是在说自己。
4.鼓励孩子多发表意见多问问题,这样大家就都能弄清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上面那种情况下,愿意提问的孩子就会说:“您是在说我吗?”
所有发生在婴儿周围的事件,以及他们所看到的行为,听到的声音等都会在他们内心留下烙印,而且对他们来说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意义。
另一种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的方法就是和他讲话时要看看他的眼睛,直呼他的名字,并不时关爱地拍拍他,同时清晰地说出“我”和“你”这两个字。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想其他的事情。这样做你与孩子间就有了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你也做到了成功地传达爱意。
唤起孩子对自身相似与差异的注意也能进一步增强其自尊。你要以一种发现的心态而不是在竞争或比较的环境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当你不断地找机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耐心地引导使其具有主宰感时也可以帮其树立自信心。
作为父母,你们如何执行规则也会对他们的自尊造成影响。当你意识到有必要强化孩子的自我价值而同时你又很现实时,你的努力就会转化成勇气和力量来塑造孩子的行为。如果你以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对你的教导也会反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