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老子讲“无为”,而庄子则讲“逍遥”。
那么,庄子所讲的“逍遥”二字,难道就是老子讲的“无为”吗?
当然不是!
为什么?
因为老子讲的“无为”,并不是讲什么都不作为,而是讲无所不为,即“作为”到不留痕迹的境界,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作为的行为,而不是某种消极不作为的态度。
而庄子所讲的“逍遥”,则是将一切讲放下,无任何所求,亦不再受到任何束缚之意,即: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因此,真正追求“无为”,或者彻底做到“无为”的人,就是庄子。
换句话说,庄子的“逍遥”,才是最彻底的“无为”,即完全地不为外物所缚,不再受任何外物所牵引,即“齐万物,一死生”,也就是跟天地万物一样,不再有生死、贵贱、美丑、是非等之分。
正因为如此,庄子才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偏安一隅,成为真正的圣人。
从另外方面讲,庄子的“逍遥”更接近于“顺应自然”的观点,如在《庄子》的开篇,就曾谈到,即: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引用“鲲”与“鹏”这两种动物作为例子,什么是“鹏”?“鹏”就是大鸟,且有远志,它“乘天地之正”,不需要依赖靠任何事物,达到绝对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境界。
但是你若是认为“鹏”因为大,才能够“逍遥”,那你就错了,因为大并不是“逍遥”的主因,当然,也不是因为“小”才可以“消遥”,而是由于“乘天地之正”才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正所谓“齐大小”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庄子所讲的“逍遥”,既不是“大”,也不是“小”,而是超越了这些“大”或“小”的概念,也唯有超越这些人为所立的“名相”,或者不住于这些“名相”,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进一步地说,庄子的“逍遥”,其实是讲不再受到任何外物的牵引与束缚,就算是战国时期的列子(道家著名人物)能够御风而行,在庄子看来,仍不是究竟,因为“御风”本身,还是需要依靠“风”才可能“行”,所以,仍达不到“逍遥”的境界。
所以,庄子所追求的“逍遥”,其实强调的是一无所依,一无所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