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错误,会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和判断。认知偏见的概念最早是由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在1974年《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并研究了多种类型的认知偏见。这些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并导致我们做出糟糕的决策。
关键要点: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使我们能够在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思考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思维效率。
然而,认知偏差也会扭曲我们的思维,导致糟糕的决策和错误的判断。
三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是基本归因错误、后见之明偏差和确认偏差。
认知偏差的原因
作为人类,我们通常认为自己是理性和有意识的。然而,我们的大脑经常无意识地对世界做出反应。当情况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用精神努力来做决定,但我们的很多想法都是在意识控制之外发生的。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著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把这两种思维方式称为“系统 1”和“系统 2”。系统1快速而直观,依靠思维中的思维捷径——称为启发式——来更有效地驾驭世界。相比之下,系统2比较慢,它把深思熟虑和逻辑引入我们的思维。这两种系统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方式,但系统1在大多数时候起主导作用。
我们无意识地“喜欢”系统1,因为它应用起来毫不费力。系统1包括我们与生俱来的偏好,比如避免损失和躲避蛇的欲望,以及我们后天习得的联想,比如简单数学方程的答案(快速回答:2+2=?)和阅读能力。
同时,系统2需要注意力才能工作,而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只有当我们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问题时,系统2的深思熟虑、缓慢思考才会出现。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别的事情上,系统2就会被打乱。
认知偏见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我们在思维中如此依赖系统1,这似乎不合理,但事实证明,这种偏好是有逻辑解释的。如果我们每次做决定时都必须仔细检查我们的选择,我们很快就会不知所措。需要一个例子吗?想象一下,每天都要刻意权衡每条可能的上班路线的利与弊,这是多么沉重的精神负担。使用思维捷径来做这些决定能使我们行动迅速。为了速度而牺牲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的复杂和丰富的信息,使生活更有效率。
例如,假设你晚上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身后有奇怪的声音。认知偏差可能会使你相信噪音是危险的信号。因此,你会加快你的步伐,以便你能尽快回家。当然,这种噪音可能不是来自想要伤害你的人。它可能是一只流浪猫在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找东西。然而,通过使用心理捷径来快速得出结论,你可能已经远离了危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生活中对认知偏差的依赖可以是适应性的。
另一方面,我们的认知偏见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它们有时会导致扭曲的思维,对我们做出的选择和判断产生负面影响。认知偏见也会导致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会因为我们的文化对不同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群体的偏见而变得根深蒂固。个人动机、社会影响、情绪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都可能导致认知偏差,并影响其表现方式。
认知偏差的例子
认知偏见影响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社会环境、记忆回忆、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行为。在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等学科中,它们被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预测和影响人们的行为。以以下三种认知偏差为例。
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也被称为对应偏差,是一种普遍倾向于将另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性格和内在特征,而不是环境或外部因素。这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判断的偏见。例如,一系列研究表明,人们将电视角色的行为归因于扮演该角色的演员的性格特征。尽管参与者知道演员的行为是由剧本决定的,但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种倾向,即相信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其个人特征决定的,即使对情况的了解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后见之明偏见
后见偏见,或“我一直都知道”效应,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正确预测过去事件的结果,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是什么之后。这是一种记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一直都知道一件事的结果,即使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相信他们的记忆正确地预测了结果,所以他们也相信他们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致的。这种偏见使得人们很难正确地评估一个决定,因为人们会关注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本身的逻辑。例如,如果一个人最喜欢的球队赢得了一场大赛,他们可能会声称他们知道这支球队会赢,即使他们在比赛前不确定。
确认偏误
确认偏差是一种信念偏差,在这种偏差中,人们倾向于以一种证实他们先入为主的概念和想法的方式来寻找、解释和回忆信息。换句话说,人们试图通过关注那些证实他们的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挑战他们的信息来维护他们现有的信念。确认偏误可以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看到作用,包括一个人支持什么样的政治政策,以及一个人是否相信对气候变化或疫苗等现象的特定科学解释。确认偏误是对两极分化的热点问题进行逻辑讨论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原因之一。